<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现在的农户依旧有人养鸡,但仔鸡多数都是种鸡场购买,这种仔鸡在出售前己用药物去除了雄性功能,阉鸡人从此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村再无阉鸡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0岁以上的农村人或许还会记得,当年家家户户都会或多或少的饲养几只鸡,与任何动物一样,鸡有公母之分,农人养鸡,颇有些厚此薄彼的味道,养母鸡可以下蛋,因而受主人青睐,公鸡虽可做种,但不宜过多,因此,当一群鸡中有多只雄鸡存在时,便要请阉鸡匠来将其雄性去掉,由此,而催生了一门职业:阉鸡人。</p><p class="ql-block"> 阉鸡作为一项古老的行业,其核心在于割除公鸡的睾丸。这一过程直接导致公鸡失去性功能,生长速度加快,肉质变得更加细腻。在南方,阉鸡又被称为骟鸡或线鸡。宋朝诗人戴复古在其《访许介之途中即景》一诗中提到:“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元朝诗人汤式在《庆东原·田家乐》曲中写道:“线鸡长膘,绵羊下羔,丝茧成缲”,具体描绘了阉鸡的生长情况。阉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人们就开始对公鸡进行阉割。这种做法不仅在中国存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也提到了阉鸡,并且在中世纪欧洲,阉鸡是贵族们喜爱的食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公鸡在阉割之前很富有攻击性,活动能力很强,往往把喂它的饲料很快消耗掉,养鸡成本高居不下,而且肉质很差。阉割过的鸡会性情大变,甚至可以代替母鸡照顾小鸡。每年四五月份,当农家的小公鸡换出亮羽之际,阉鸡匠就会活跃在农村,或者在乡镇的市集里。为农户阉割小公鸡,这些阉割过的鸡就是阉鸡。</p><p class="ql-block"> 阉鸡的目的是为了让公鸡保持性情的温和,提升肉质的鲜美。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睾丸后,公鸡的性情会变得温和,甚至可以代替母鸡照顾小鸡。此外,阉割后的公鸡性激素会发生变化,导致皮肤下和肌肉内的脂肪积累增加,从而使肉质更肥嫩,味道更好。阉鸡在许多地区是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在当老百姓看来,乌龟王八、飞禽走兽可以不吃,但不能缺少煽鸡这道菜。从这个角度看,农家人重视阉鸡的技术,是可理解的。一群鸡只允许一只种公鸡存在,其他公鸡只能充当太监鸡存在,让它养肉,长肉,变成餐桌上的珍馐菜类。</p><p class="ql-block"> 看阉匠阉鸡,是当年农村中最热闹的场合。彼时,阉鸡人坐在小凳上,膝间铺块围裙,熟练地将小公鸡困缚起,不让它乱说乱动。掏出随身所带的布包,布包里是消了毒的全套阉割工具,包括利刃小刀、扩张器、棕线、钎匙、小勺子、镊子等,旁边还备了一碗盐水。平时霸道的小公鸡一到他的手里就乖巧多了,睁着一双小眼平静地看着他。他先挤压小公鸡肛门把粪便排出,尔后左脚踩着鸡翅膀,右脚踩着两条鸡腿,首先在左边腹部近肋骨处拔下一小撮绒毛,用一把把柄约五寸长的柳叶小刀在该处开出一道约两厘米长的小口,接着用一把俗称“阉鸡撑”的扩张器将小口扩开后,将一枚一头有勾子的穿有棕线的钝头针伸进刀口里面去,用棕线勾着鸡子(公鸡的睾丸)并来回拉几下,把鸡子与其他内脏分离开来后,然后用一把小而长的钢匙逐一舀出两个鸡子,再把之前拔下的那小撮绒毛轻摁在刀口处,最后,用小钢匙盛满冷水灌入鸡嘴中,松开手脚——大功告成!而被阉的鸡依然像没事一样活蹦乱跳。整个过程用时也不过一两分钟。小公鸡若无其事地跑开了,它完全没有意识到刚才那场开膛剖腹的惊险,民间有“鸡皮狗骨”的说法,动物界里伤筋动骨后的愈合能力是很强的,超乎人们的想象。阉割后的小公鸡从此失去了情场上立马横刀的勇气,一副云淡风轻、看破红尘、望穿秋水的模样,破晓时也不再引吭高歌了,每天都相安无事地与师妹们在一起,温良恭谦让,养它的神,长它的肉,雄鸡好身毛,它们把尘世里的最后一丝念想,抛进冬天的风里,只有那只“半阉鸡”还会在暮色低垂之时不合时宜地沙哑鸣叫几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农户依旧有人养鸡,但仔鸡多数都是种鸡场购买,这种仔鸡在出售前己用药物去除了雄性功能,阉鸡人从此不复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