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人要“好”,但不必“讨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习惯于做好人好事,希望通过他人的喜爱与肯定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仿佛他人的认可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p> <p class="ql-block">总结起来,这些人总是渴望成为那个被所有人喜爱的好人。这种心态背后隐藏着“讨好型人格”的影子。他们总是在努力迎合他人,试图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p> <p class="ql-block">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得异常敏感、随和且体贴。他们总是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一旦流露出些许自我意识,便立刻陷入不安之中,担心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不被他人接纳。这种过度在意他人眼光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p> <p class="ql-block">然而,适度的“讨好”并非全无益处。为了维护未来的关系或追求长远的利益,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让步,是一种成熟与大度的表现。但是,若事事都以他人的标准为行事准则,事事委屈自己,那便是误入歧途了。</p> <p class="ql-block">长此以往,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沼,而他人却未必领情。讨好型人格者总是试图在他人眼中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这实际上源于他们对自身不够满意,害怕犯错、害怕被人轻视,担心一旦表现不佳就会被他人看不起。</p> <p class="ql-block">然而,追求完美的背后,是对自我的苛责。人们往往觉得完美的人难以接近,因为与他们相处时,仿佛自己也必须时刻保持完美。其实,当你觉得某人完美无缺时,那是因为你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当你过于苛求自己时,反而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你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而他人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构成完美生活的要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