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六祖寺 • 粤(294)

@.........

<p class="ql-block">  蛇年正月自驾游广东肇庆鼎湖山旅游景区是最佳舒适时间段,经过三天游后又去了四会六祖寺旅游。</p> <p class="ql-block"> 六祖寺</p> <p class="ql-block">  六祖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是为纪念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而健。四会贞山是六祖惠能大师韬光养晦、隐居修行长达十五年的灵山胜地健,留下“逢杯则止,遇会则藏”的典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超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千年古刹,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曾进行过重修,更名为“六祖寺”。2000年11月重修告竣。</p> <p class="ql-block"> 俯瞰依山面水的六祖寺</p> <p class="ql-block">  六祖寺依山面水,左蟠青龙,右卧白虎,置身期间,瑞气呈祥,实乃佛门圣地。寺院建筑恢弘气派,蔚为壮观,在蓝天白云和青松桑田的环拥之中,犹如一片璀璨的翡翠,正是:“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的灵山胜地,六祖惠能大师曾在此地隐居修行长达十五年,他将佛教中国化,主张顿悟成佛,成为中国禅宗主流,六祖寺既是禅宗祖庭又是岭南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禅宗文化重要遗迹地。</p> <p class="ql-block">  寺院建筑具有唐风宋韵,一步一禅依山而建,建筑群沿中轴线层层递进,融合唐宋风格与岭南特色:主要建筑包括进山牌坊、广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藏经阁、观音殿、罗汉殿、地藏殿、钟鼓楼 、方丈楼、退居方丈室、首座室、斋堂、客堂楼、弥陀安养村、僧寮房、 都监院、朝山会馆、讲法堂、禅堂、念佛堂(在建)。在左侧龙山和右 侧象山正建颂经亭和文殊塔,佛学院的建设也在紧张的进行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庙内还有与六祖惠能相关的地名和山名,如“六祖惠能池”、“佛堂顶”、“仙人路”和“烂布衣”等‌。</span></p> <p class="ql-block"> 牌坊广场</p> <p class="ql-block">  如今, 六祖禅寺既是禅宗祖庭,也是世界佛教各宗各派修行、讲学、弘法和 安养的殊胜道场。六祖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游客探访历史与感受禅意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佛住石</p> <p class="ql-block"> 和平鸽广场及六祖惠能池</p> <p class="ql-block"> 地神殿</p> <p class="ql-block">  山门:巍峨古朴,匾额"六祖寺"三字苍劲有力,门前一对石狮镇守,禅意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就看到了天王殿堂,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殿顶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天王殿,左右两侧分别是鼓钟楼,在殿堂的后墙面上又展示了六祖慧能生平图和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钟楼</p> <p class="ql-block"> 六祖惠能生平图</p><p class="ql-block"> 六祖慧能(638年-713年),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出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慧能以砍柴为生,生活艰辛,但内心充满对真理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求法经历</p><p class="ql-block"> 慧能在24岁时听闻《金刚经》,顿悟佛法,随后前往黄梅东山寺拜五祖弘忍为师。在弘忍的指导下,慧能通过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展现了其深刻的佛法洞察力,最终得到了衣钵传承,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p> <p class="ql-block">弘法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慧能回到南方,在韶关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传法,开创了“顿悟”禅法。他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形式或仪式。慧能的教义被整理成《六祖坛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撰的经书,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哲学意义。</p> <p class="ql-block">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 慧能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佛教对修行的复杂要求,提出了“顿悟成佛”的理念,使佛法得以在更广泛的场合和人群中传播。他的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促进了禅宗的兴盛。慧能被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并在后世被尊称为禅宗六祖。</p> <p class="ql-block">真身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慧能于713年圆寂后,其身体经过特殊处理保存至今,供奉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的南华寺内。南华寺是禅宗的重要道场之一,也是慧能大师传法的地方。慧能大师的真身被安置在南华寺的大雄宝殿内,供信徒瞻仰和朝拜。</p> <p class="ql-block"> 牧牛图-普明禅师</p><p class="ql-block"> 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分为十大阶段: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此《牧牛图》参照为明万历三十七年刊本。</p> <p class="ql-block">1️⃣未牧第一: 生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人的心在未经过调服之前,就跟未经过驯服的牛一样桀骜不羁,很容易随外界的干扰而波动,就像没有涵养的人遇到一点小事也会暴跳如雷,无法自控一样。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牧牛之道,须“允执厥中”,无过不及,恰到好处。急不得,急则成执;忘不得,忘则走失。总之,必须坚执“秒秒盯牢,步步中道”,牛方易于调伏。否则,一存姑息,牛乃难制矣。 </span></p><p class="ql-block">3️⃣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调伏既力,牛渐上路,稍稍管带,即中规中矩矣。从此但莫放纵,可保无失。 </p><p class="ql-block">4️⃣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蘩留。 回首者,时时思忆来时路,迥非昔日旧行履之谓也。若不回首,如何出尘?其悟后迷者,盖缘“浑忘本来、昧却初因”之过耳。 </p><p class="ql-block">5️⃣驯伏第五: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此则保任功深,生处渐熟,熟处渐生!旧习渐消,性功斯显,已见变化气质之明效矣。</p> <p class="ql-block">6️⃣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调伏既久,旧习殆尽,自在优游,咸契中道。从此“发而皆中节”,不劳心力,“自然合他古辙”,洵可庆也。 </p><p class="ql-block">7️⃣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俄凌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前者“一回入草去,蓦鼻牵将来。”而今仰首低头、举足下足,无不合道矣。初初时虑走失,而今趁亦不去,迨臻不退转者欤? </p><p class="ql-block">8️⃣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牛牧我?我牧牛?牛即我,我即牛。彼此相忘泯形迹,“云在青天水在瓶”。相契既深,心心相印,因相融而相忘矣。</p><p class="ql-block">独照第九</p><p class="ql-block">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p><p class="ql-block">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p><p class="ql-block">双泯第十</p><p class="ql-block">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p><p class="ql-block">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丛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全寺核心,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梁柱雕刻精美繁复。</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前面,有上香礼拜等设置外,还有宣导上香仪规、礼佛仪轨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上香仪规</p><p class="ql-block">1.上香之前,洁手漱口,衣冠整洁,仪容端正,身心安泰。</p><p class="ql-block">2.在所供养的佛菩萨圣像之前,恭敬合掌,目光凝视圣像,发起诚敬供养之心。</p><p class="ql-block">3.念诵或是默诵赞偈、真言。"祈愿所供之香,化为无量香云,普熏法界,上令十方诸佛欢喜,下能觉悟一切有情。"</p><p class="ql-block">4.点香时左手拿香,右手点燃香火。若香头有火苗,可不用口吹灭,用手轻轻扇灭。</p><p class="ql-block">5.上香时双手持香在胸口处,可默念诸佛名号数声后,使香正对所礼敬之佛像,双手持香举到眉心,停留片刻,再插入香炉。</p><p class="ql-block">6.上香后礼拜三次。须恭敬至诚,缓缓拜起,不要匆忙。在礼拜时,心中默念所求之事,祈祷菩萨加持愿满。</p><p class="ql-block">7.双手合十,回向祈愿,心中默念"供香完毕,一切恭敬"。</p><p class="ql-block">8.香不在贵,不在多,一般来说三柱即可,一支也可,"一"代表一心皈依礼拜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三"代表皈依礼敬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三世佛法僧三宝。</p><p class="ql-block"> 切莫认为烧高香,大香,多烧就有功德福报,重点在于自己上香时是否诚心谦卑,无我慈悲。</p> <p class="ql-block"> 上香仪规图解</p> <p class="ql-block"> 礼佛仪轨</p><p class="ql-block">1.肃立合学,站立时,两脚并排,挺胸端正,使双学在胸口合十。</p><p class="ql-block">2.下跪礼拜,同时右手掌向下按于拜垫,头部触拜垫,接着左手掌随即向下按于拜垫。</p><p class="ql-block">3.此时扣头,以额头接触地面。扣头完毕后,双掌向上翻开,掌心向上,放在拜垫两头,与肩同宽,此名为"头面接足礼"。</p><p class="ql-block">4.起身后,左右手学回到胸前合十,再次回到第一步,如此循环三拜。</p><p class="ql-block">5.三拜结束后,闭目合掌,回向祈愿,此时内心所期望的都可以默念。</p><p class="ql-block">6.礼毕问讯。</p> <p class="ql-block"> 礼佛仪轨图解</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墙壁上展示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很有特色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是基于《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理念,结合中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提出的一种顺应自然变化规律、调养身心的养生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体生理反应,来调整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锻炼等方面,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p> <p class="ql-block">  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p> <p class="ql-block">  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p> <p class="ql-block">  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后面,登台阶向上就是六祖殿。</p> <p class="ql-block">  六祖殿:必打卡!殿内惠能大师金身塑像庄严慈悲,背景墙刻有其生平故事,楹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禅机深藏。</p> <p class="ql-block"> 六祖真身</p> <p class="ql-block"> 十八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  在罗汉堂的对面,是藏经阁:藏有《六祖坛经》等典籍,阁前古树参天,静谧幽深。</p> <p class="ql-block">  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公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今湖北黄梅市郊)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惠能大师于东山禅寺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并受衣钵后,五祖授记云:“努力向南,不宜速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p> <p class="ql-block">  六祖大师乃于四会避于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后大师于曹溪公开宣教三十七年,创立和宏扬了中国禅宗顿教法门,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然而,释尊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在东土之发扬光大,乃是大师在四会贞山隐居时奠基圆成的。</p> <p class="ql-block">  自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尊者开颜微笑,禅宗的心印就传承下来了。椐经记载,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唯灵山会上不发一言,拈花示众,百万人天,莫知其意,独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附嘱摩诃迦叶。”</p> <p class="ql-block">  历代禅门祖师都是以心传心,大迦叶尊者传给二祖阿难陀、阿难陀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传给四祖优婆毱多……到十二祖马鸣菩萨、十四祖龙树菩萨……传到达摩祖师时已是第二十八祖了。达摩大师到中国来,被称为东土初祖,后达摩祖师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直到六祖惠能大师,称之为“一花开五叶”。</p> <p class="ql-block">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应世,绝非偶然,是娑婆世界众生感应之必然,也是佛菩萨观机施教的机缘成熟所至。在禅宗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六祖惠能大师的应世及坛经的重要意义超越了历代禅门祖师。 “何其岭南,有肉身菩萨出世。”六祖大师被称之为第二释迦,所以,六祖所说的妙法我们也尊称为经。历代祖师的开示,称之为经的惟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p> <p class="ql-block"> 禅堂</p> <p class="ql-block">  六祖寺建筑亮点:飞檐翘角、雕花窗棂、青石板路,细节处尽显唐宋遗风;回廊与庭院错落,移步换景,拍照自带古风滤镜!</p> <p class="ql-block"> 斋堂</p> <p class="ql-block">  在山上的上部,即右侧象山中正建的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 方丈楼</p>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左侧龙山,正建颂经亭,没有进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 贞山下的四会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