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萧时中故里

志氣灵雲(聚贤堂)

<p class="ql-block">  吉安,古称庐陵、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吉安自古便崇文重教、文风鼎盛,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庐陵风光半姑苏”、“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3000名,状元17位,榜眼、探花32位,曾出现过“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佳话。诠释了“三千进士冠华夏,满朝文武半吉安”的真正含义。 吉水就有进士556位,其中有文天祥、胡广、刘俨、彭教、罗洪先、刘同升6位状元。</p> <p class="ql-block">  萧时中(1383-1425),名可复,以字行。号东白。庐陵县宣化乡人(今江西吉安县永阳镇曲山村)人。萧时中早年志向远大,与其兄萧时敏互为师友,刻苦学习。永乐六年(1408)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永乐七年(1409)己丑会试第六名。 三年后,在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中一举夺得状元,授翰林院修撰。</p><p class="ql-block"> 萧时中为人温和,言行谨慎,谦虚礼让。居官常忧心国事敢于进言,为朝廷建言献策,因此深得重视。在一次灾异发生时,他陈奏八事,极尽时弊却又措辞委婉,得到朝廷的高度关注。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奉命编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书,然而,他因为工作辛苦,常年奔波与两京之间,积劳成疾,于1425年染病去世,享年42岁。著有《曲山三萧遗集》等。一生中将其智慧与才华倾注于文字之上,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曲山状元祠</b></p><p class="ql-block"> 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吉安县永阳曲山村萧时中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开曲山村文风鼎盛之先河。之后又有萧维祯中进士。萧良友中榜眼,可谓人才辈出,族门显耀。</p><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十年(1515年),曲山萧氏族人为纪念先贤业绩,激励后人奋进,在吉安县永阳镇下沿河路修建了状元祠(萧文昌公祠)</p><p class="ql-block"> 状元祠三进两井,宽20米,长65米,与三元坊、司马坊共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状元祠巍峨、壮观、古朴、典雅。状元祠得观赏和具有考古价值的是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石刻、石雕,生动形象的绘画与木雕。</p><p class="ql-block"> 在状元祠大院内有石马、石羊、石人、旗杆石,还有几只石龟(龙之子),背驼着大碑石,碑石上刻有皇帝的圣旨。</p><p class="ql-block"> 状元祠有九个吊顶,两井边四个走马楼,12个房间,34对柱子、其中石柱7对。九个吊顶造型各异:有的两级,有的三、五级,有的不分级螺旋向上、吊顶的顶板和斜板都有绘画,有个吊顶斜板画八仙过海,更多是反映历代曲山人工作生活的画面:如诗画传家,秉烛夜读、雁塔题名、衣锦还乡、翰林修撰、平湖泛舟等几十幅画。</p><p class="ql-block"> 状元祠内的木雕也很具有特色,两个天井旁的走马楼倒挂狮子10只,屋檐下龙头16只。十二间房间是读书房,向天井这面有四十八扇雕刻与镂空的木门,角花一百多个,雕刻门有一年四季盛开的各种花,如桃花、荷花、牡丹、菊花、梅花等;有各种飞禽走兽,如虎踞龙盘、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鸳鸯戏水,鹰击长空等。</p><p class="ql-block"> 走马楼十二个房间横梁上除了绘画外,每根横梁上写了四个字,字体有正楷、有草书、有隶书、有篆书等◇这些字出自名家之手。这些字是:兰芝其室、松柏其意、悬发锥股、夙夜不懈、庐陵望族、诗书传家、以儒为业、三元鼎甲、状元及第、尚书世家。</p> <p class="ql-block">  <b>明永乐“状元及第”石匾,状元曾棨为永乐九年状元萧时中所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