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镇沅文史研究员刘庆鼎先生近日对牛焘的《烹茶》诗进行了深入赏析。无论此诗是创作于牛焘担任镇沅直隶厅教授期间,还是在其辞官归隐丽江之后,都充分证明了在清末时期,烹茶这一古老的饮茶方式依然盛行于世,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烹茶,即煮茶,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泡茶方式,它通过将茶叶置于水中加热煮沸,以提取茶叶中的精华成分,从而制成香气四溢的茶汤。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以前,在茶叶初被发现之时,古人便已开始探索将其煮成汤汁饮用的方法。唐宋两代,烹茶之风盛行,成为文人墨客间广为流传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饮品的需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随着时间的流转,烹茶技艺不断演进,各地各民族依据自身特色发展出多样的烹茶习俗,使得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烹茶所需器具主要包括炉灶、茶壶与茶杯。炉灶用于加热煮水,传统上常用炭炉或泥炉,如今则有电炉、酒精炉等多种选择;茶壶以陶壶、紫砂壶为上乘之选,因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汤的原味与香气,当然银壶、铜壶亦可选用;茶杯则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瓷杯或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汤色泽与品味茶香。</p>
<p class="ql-block">烹茶的基本步骤大致如下:首先备具,即准备好所有必要的烹茶器具,并确保其清洁无瑕;其次选水,优质的水源如泉水、井水或纯净水是煮出好茶的关键;接着烧水,将选好的水注入茶壶中置于炉灶上加热至沸腾;随后投茶,根据个人口味及茶壶容量适量添加茶叶,通常每100毫升水投放3-5克茶叶为宜;再者烹煮,让茶叶在沸水中煮制3-5分钟,具体时间视茶叶种类和个人偏好而定,期间需留意茶汤颜色与香气的变化;最后出汤,将煮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即可享用,一般建议烹煮2-3次以充分体验茶香。</p>
<p class="ql-block">在茶叶的选择上,普洱茶、黑茶、老白茶等经过发酵或陈放的茶叶尤为适合烹茶。这类茶叶因独特的加工工艺而具备醇厚的口感与丰富的香气,通过烹煮能够更好地释放其内在品质。例如,熟普洱茶经发酵后煮出的茶汤醇厚顺滑,散发着陈香与枣香;老白茶经多年陈放,煮后茶汤红亮甘甜,兼具良好的保健功效。</p>
<p class="ql-block">烹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在烹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与宁静,同时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人与自然的美好纽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