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1日,是第26个“国际母语日”。这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全球性纪念日,不仅是对语言多样性的礼赞,更是对人类文明根基的深刻守护。国际母语日的设立,源于一场悲壮的历史事件。1952年,孟加拉(时属巴基斯坦)学生为争取母语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在达卡发起抗议运动,三名青年学生阿布尔·巴卡特、拉菲克·乌丁·艾哈迈德和沙菲乌尔·拉赫曼在冲突中牺牲。这场“语言烈士”的鲜血,最终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以纪念语言权利斗争的历史,并呼吁保护全球濒危语言。</p> <p class="ql-block">在每年的2月21日,全球都会共同庆祝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国际母语日。这个节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宣布设立,自2000年起,每年的这一天都致力于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回顾母语的重要性,更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超过7000种语言,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各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据统计,全球现存约7000种语言中,超过40%的人口无法以母语接受教育,且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随之湮灭的还有其承载的独特文化与智慧。全球化加速了语言的同质化。英语的强势传播挤压了小语种生存空间,而网络用语泛滥导致母语表达的粗鄙化、碎片化。</p> <p class="ql-block">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明的基因库。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醒:“语言多样性是我们共同遗产的核心,也是实现全民优质教育的基石。”每一种母语都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例如,汉语通过唐诗宋词的平仄韵律传递意境之美,通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翻译展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国际母语日的设立,旨在唤起全球对母语保护的关注,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号召,鼓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措施保护濒危语言,促进语言多样性。增强语言意识,促进文化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是语言文明的守护者,保护母语绝非政府或学者的专属责任。我们可以:规范用语:避免网络语言滥用,维护母语的典雅与精准;学习多元语言: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或外语,拓宽文明视野。语言是文明的呼吸,多样性是其生命力所在。国际母语日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历史,更在于用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向世界宣告:每一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让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正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守护母语,便是守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创造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文化的绿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