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保姆失业了

老玩子胜军

<p class="ql-block">上海养老新变革:机器人“上岗”,家政业何去何从?</p> <p class="ql-block">我生活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里,一场悄然兴起的变革正在改写养老与家政服务的格局。就拿静安区的张阿姨来说吧,她发现对门独居的王教授家有了新变化。连续三个月,家中没再请钟点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高1米左右的机器人。这个“钢铁保姆”每日准时“上班”,熟练地端着餐盘进出厨房,还能为90岁高龄的王教授测量血压。物业那边透露,这样的机器人保姆已走进小区11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些机器人保姆功能强大,令人惊叹。擦窗时,它们能自动避开高空障碍物,避免了人工攀爬防盗网的风险;凌晨3点,当检测到老人心率失常,能在短短5秒内接通三甲医院急救中心,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喂饭机器人更是精准无比,连夹起豆腐这样的精细操作都不在话下,汤勺悬停误差不超过0.1毫米。黄浦区试点的新型护工机器人同样表现出色。中风的老李穿上外骨骼支架,机器人每天带着他精准行走58步,三个月后,老李从卧床不起到能扶着助行器挪动,医保账单也节省了7万元。</p> <p class="ql-block">价格优势更是机器人保姆迅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上海养老科技园负责人透露,去年售价8万的看护机器人,今年团购价降至2.3万,相比请住家保姆,成本降低了40%。中国电信升级的5G版机器人,借助强大的智能技术,能记住老人每日所需服用的3种药,还能模仿子女的声音关心老人:“妈,我下班给你带鲜肉月饼。”</p> <p class="ql-block">在闵行区,76岁的陈奶奶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每天和机器人打上海麻将。这台机器人十分“贴心”,故意放炮让陈奶奶赢,赢牌后还会播放子女发来的语音祝福。半年时间,陈奶奶的抑郁评分从23分降至7分,效果甚至超过了抗抑郁药物。</p> <p class="ql-block">当然,机器人保姆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人担心机器人死机时会把老人锁在屋内。针对这一问题,虹口区试点家庭安装了双保险系统,所有门窗传感器与消防系统直连,断网超过10秒便会自动开门。政府也积极行动,今年计划为2万台机器人发放“上岗证”,严格筛选,不合格产品直接返厂。</p> <p class="ql-block">看着机器人为老人提供细致入微的照料,有着20年经验的金牌月嫂刘姐不禁感慨:“如今带娃要考营养师证,照顾老人得会编程,我们这些老阿姨真的要失业了吗?”其实,这场“保姆革命”来得恰逢其时。数据显示,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42%,独居家庭超过80万户。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与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形成了鲜明矛盾。机器人保姆的出现,不仅能缓解养老服务的压力,还能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情感关怀。它们虽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却难以给予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在他们孤独时给予真正的陪伴。科技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拥抱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这场养老变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当科技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该如何在技术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机器人保姆的出现,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养老服务的模式,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海养老新变革:机器人“上岗”,家政行业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上海这座富有活力且不断创新的城市,一场悄然发生的变革正在重新塑造养老与家政服务的格局。近日,静安区的张阿姨察觉到对门独居的王教授家出现了新状况:连续三个月,家里不再聘请钟点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约 1 米高的机器人。这个“钢铁保姆”每天按时“上班”,熟练地端着餐盘在厨房进出,还能够为 90 岁高龄的王教授测量血压。经向物业了解,此类机器人保姆已经走进了小区的 11 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机器人保姆功能强大得令人称奇。擦窗户时,它们能够自动避开高空障碍物,避免了人工攀爬防盗网的危险;凌晨 3 点,如果检测到老人心率失常,能在短短 5 秒钟内接通三甲医院的急救中心,为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喂饭机器人更是精准至极,就连夹起豆腐这样的精细操作都能轻松完成,汤勺悬停的误差不超过 0.1 毫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黄浦区试点的新型护工机器人同样表现不凡。中风的老李穿上外骨骼支架,机器人每天带着他精确行走 58 步,三个月后,老李从卧床不起变为能够扶着助行器缓慢挪动,医保账单也节省了 7 万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价格方面的优势更是机器人保姆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上海养老科技园的负责人透露,去年售价 8 万的看护机器人,今年团购价降到了 2.3 万,和请住家保姆相比,成本降低了 40%。中国电信升级的 5G 版机器人,依靠强大的智能技术,能够记住老人每天需要服用的 3 种药,还能模仿子女的声音关心老人:“妈,我下班给您带鲜肉月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闵行区,76 岁的陈奶奶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每天和机器人打上海麻将。这台机器人十分“贴心”,故意放炮让陈奶奶赢,赢牌后还会播放子女发来的语音祝福。半年时间里,陈奶奶的抑郁评分从 23 分降到了 7 分,效果甚至超过了抗抑郁药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然,机器人保姆的广泛运用也引发了一些忧虑。有人担心机器人死机时会把老人锁在屋里。针对这一问题,虹口区试点家庭安装了双重保险系统,所有门窗传感器与消防系统直接相连,断网超过 10 秒就会自动开门。政府也积极采取行动,今年计划为 2 万台机器人颁发“上岗证”,严格筛选,不合格的产品直接返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着 20 年经验的金牌月嫂刘姐,看着机器人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禁感叹:“如今带娃得考营养师证,照顾老人得懂编程,我们这些老阿姨难道真要失业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场“保姆革命”来得正是时候。数据表明,上海 60 岁以上老人的占比达到 42%,独居家庭超过 80 万户。养老服务需求的迅猛增长,与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机器人保姆的出现,不但能够缓解养老服务的压力,还能够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服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机器人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情感关怀。它们虽然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却难以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在他们孤独时给予真正意义上的陪伴。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拥抱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场养老变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当科技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应该怎样在技术与人文之间寻得平衡?机器人保姆的出现,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养老服务的模式,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老年人营造更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