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父亲为我们做灯笼

勿忘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习俗。那时家家户户孩子多,灯笼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从正月十四到十六,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要提着各色各样的灯笼满村子闹,大人也一堆堆,一族族看着欢腾雀跃的孩子们,说笑着,快乐着,整个村庄在这喜庆的节日氛围里沸腾,这也许就是元宵节闹花灯的意义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自己制作的灯笼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电动灯笼成为现在的主角。在这几十年进化中,却再也感受不到幼年时的氛围。但父亲为我们做灯笼的温馨场景,却成为永远的记忆,成为心底最温暖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四那天上午,父亲把准备制作灯笼的材料拿出来,有亭子,麻杆,竹条,细小的铁钉,线绳子……还有前天去集上买的红白纸。娘用勺子打了一勺浆糊用白菜叶子包裹着放在一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开始动工了,只见他拿根亭子量了一下长度,又一根一根截成一样长的,截的差不多了,父亲就用小钉子或者线绳子,横一根竖一根把亭子加固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妹妹就蹲在父亲两边,眼睛目不斜视的盯着父亲的手,看父亲用什么,不等他开口就已经递到父亲手里。父亲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我们两个打下手的也是快乐的忙活着,看着平时父亲粗糙笨拙的手,在这时却灵活的很,只见他上下左右的翻动着,一会固定,一会折叠,一会功夫灯笼的上下框架就做好了,再固定上下四角的柱子,这样灯笼的整体框架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这样,父亲把一个个灯笼框架做好,摆放整齐,就可以糊纸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妹妹忙把一张张纸摊开拉平放在桌子上,父亲量好尺寸裁成所需的大小,按父亲的要求抹浆糊,父亲说灯笼骨架的外围也要抹上浆糊,这样糊好的灯笼才结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又拿起准备好的几枝细柳条给灯笼做辫子,他把姐姐剪好的彩色花穗抹上浆糊红黄绿相间旋着圈粘上去,用线绳把彩条固定在灯笼上面的几个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小看这小辫子,它在我们提着灯笼走动时,会上下左右不停的摇摆,给童年的回忆里增添了无尽的喜庆与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剪好贴花的大姐也过来帮忙,把纸糊好,再把一个个贴花贴好,使每一个面都有贴花,而且都是不一样的花形。还有一样也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每个灯笼下面要系一个流苏穗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妹妹乐此不疲的忙碌着,快乐着,一想到晚上就可以提着灯笼和小伙伴们大街小巷满村子跑 ,炫耀着看谁的灯笼好看,那幸福感满满的往外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做灯笼,大姐用彩纸剪灯笼的贴花。我和妹妹就周旋在父亲和大姐之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灯笼,贴花也是很重要的,不管灯笼的样式好不好看,贴花贴上去,就能增值,就如人的衣服,马的鞍一样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心灵手巧,剪的贴花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我们队一半的人家做灯笼,都是找大姐剪贴花。大姐人和善只要别人有求,从不拒绝,也不管有多忙,都会抽时间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好的灯笼添加上姐姐剪的蝴蝶,那蝴蝶仿佛在烛光照耀下翩翩起舞,贴上姐姐剪的花儿,那花儿就迎着烛光徐徐开放,配上姐姐剪的金鱼,金鱼的身影会自由自在的游动,每个画面都生动有趣。灵动而富有生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和妹妹就周旋在父亲和大姐之间,一想到晚上就可以掂灯笼了,开心的吵闹着,嬉笑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灯笼做好了,父亲截几块萝卜,用刀把中间挖空底部不能挖透,揪一点棉花裹在火柴根外面放进挖好的萝卜舀里,晚上添些油点亮放进灯笼里就可以用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灯</span>笼下方挂着流苏穗子,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为这个温馨的时刻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妹妹乐此不疲的忙碌着,欢笑着,幸福着,一想到晚上就可以提着灯笼和小伙伴们大街小巷满村子跑 ,炫耀着父亲为我们做的灯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是灯笼上面的四个小彩色辫子,在走动中上下左右摆动,那喜庆劲乐得我们合不拢嘴,兴奋,激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溢满了温馨和幸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刻看着忙活中的父亲,突然感觉到有点不一样,似乎那个威严,不善言辞,一说话就粗声大气的父亲不见了,面前的父亲慈眉善目,那难得一见的笑容,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原来父亲也有温柔慈祥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画面实在太难得,我竟忘乎所以,也敢在父亲面前大胆的撒着欢,放肆的嬉笑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喜欢过年,我更喜欢过元宵节。那是父亲一年之中心情最放松的时候,他的笑是看得见的,他对我们的爱也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每年的元宵节,各家的父亲都会亲手为孩子做灯笼,他们虽不是能工巧匠,可年年做的灯笼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花八门,花样百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形,圆形,五角形,鼓形,菱形,三角形……样式多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做灯笼框架的材料除了用亭子和麻杆,也有用竹条子编织。像鼓形,鱼形,蛤蟆形的都是两样材料混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些人村里的能人,家独出心裁,用把萝卜挖空,外围刻成鱼的形状,刻上鱼鳞鱼的嘴巴张着,尾巴翘着,也有的刻成船的模样,那是做灯笼的高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只会做简单的灯笼 ,像灯笼里有影子走动的走马灯,嘴巴会一张一合的蛤蟆灯,尾巴会甩动的金鱼灯,这几种灯笼父亲都不会做。也许父亲做的灯笼不如人家的灯笼漂亮新颖,但父亲带给我小时候的快乐却不比别人少,他那也是倾注了全部的父爱给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不是能工巧匠,可他做的灯笼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开心快乐,也是记忆深处最温馨最幸福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的元宵节,是提着父亲做的灯笼过的,那灯笼散发出的柔和光芒,照亮了村庄的大街小巷,也照亮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灯笼里的烛光映照着我们的笑脸,也映照着一家人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的沙漏无情的流逝,父亲离开了我们,我也不在是当初的年少。那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早已在流年里消失,但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温馨的画面,那个</span>独属于我们的幸福快乐时光,永远温暖着心底,成为一生最幸福甜蜜的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