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智慧人生》

文辛(文心诗话)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u>《俯仰之间,智慧人生》</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人生在世,恰似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趟旅程中,不断探索为人处世的真谛。“自己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会仰视你;自己把自己摆得过低,别人未必会尊重你。” 这一观点,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人际交往与自我认知的迷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菜根谭》中有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做人,不能过度抬高自己,恃才傲物。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却恃才放旷。他屡次在曹操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解读 “一盒酥” 到揣度曹操退兵之意,全然不顾及曹操的感受。最终,他因过度张扬而招来杀身之祸。杨修自视甚高,将自己抬得过高,以为能凭借聪明才智得到曹操的仰视与重用,却不知在曹操眼中,他不过是个不知收敛的轻狂之人。这警示我们,谦逊内敛,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然而,也不能将自己摆得过低。一味地谦卑、自卑,同样难以赢得他人尊重。就像《黔之驴》中的那头驴,起初因陌生,老虎对它心存畏惧。但驴自己不断暴露弱点,最终被老虎识破,沦为腹中之物。人若总是自我贬低,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就会像这头驴一样,失去他人的敬重。我们要自信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合适的时机挺身而出,让他人能看到我们的能力与担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世上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论语》中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有性格急躁的缺点,但他并不遮掩,而是积极面对,努力改正。正是这种坦诚面对自己不足的态度,让子路不断成长,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我们应像子路一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积极的心态去改进,而不是试图掩盖,这样才能不断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做人,能抬头,更能低头。逆境时抬头,是一种勇气和信心。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抬头挺胸面对生活的磨难。他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豪迈词句,展现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和沉默。范蠡在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深知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的道理,他没有因功高而自傲,而是选择急流勇退,隐姓埋名,经商致富,成为一代商圣。他在顺境中的低头,让他得以全身而退,避免了又一场兔死狗烹的悲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保持快乐的秘诀,在于心态要好,胸怀要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拥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生活中的不如意,享受情谊,欣赏自然之美。做人的秘诀是豁达洒脱、坦诚大度。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始终避让,以国家利益为重,最终感动了廉颇,二人上演 “将相和” 的佳话,成就了赵国的一段辉煌。爱护自己的秘诀是不争不斗,乐观大方。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自由自在,享受着精神的愉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要把握好俯仰之间的智慧,正视自己的不足,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坦诚的为人和与人不争不斗的态度,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