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人小智慧大(8) 曹冲称象之“分合”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从南方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但询问属下都没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曹操当时年仅五六岁的儿子曹冲却提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建议将大象放到大船上,并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将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身沉到此前刻的那条线。最后,称一下船上的石头,将这些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p><p class="ql-block">曹操听后十分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结果,正如曹冲所言,通过这个方式成功测量出了大象的重量。</p><p class="ql-block">曹冲称象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曹冲非凡的智慧。人们往往将其归功于曹冲对浮力原理的领悟,而从思维的角度来分析,有一种思维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以分合为变者也。”是指作战时兵力的分散或集中,应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孙子兵法.虚实篇》也提出“我专而敌分”的用兵思想,就是说我军集中兵力而使敌人力量分散。曹冲称象,实际上展现的就是一种“分合思维”。</p><p class="ql-block">论当时杆秤的功能,要称大象的重量,整体称是根本不可能的。曹冲首先意识到,只有把大象“分解”成若干份,分别称重,而后各份重量相加,才能得出总重量。否则,怎么走都是死胡同。但他也知道,不可能为了称大象而将它杀掉切分。那么,既然老爸能“割发代首”,何不来个“以石代象”呢!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少石块与大象的重量相等呢?于是曹冲又想到,船装大象时船身沉到水中的刻度,即是装石头时要达到的刻度。可以看出,曹冲称象,固然对浮力原理的运用至关重要,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分合思维”。</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