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走远的岁月 一一随笔

抒求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永远的思念</span></h1><p class="ql-block"> 前一些日子,父母亲南京老战友周叔叔和袁阿姨的孩子周启民发给我几张老照片,其中有我母亲和袁阿姨的合影。那是袁阿姨和我母亲于一九六五年七月再次见面时的合影照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的父母从皖北行署来到了合肥、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周叔叔和袁阿姨去了海军北海舰队,继续在军队工作,后来又调到了南京军区。这么一说,已经过去了近六十年的时间。母亲徐光和袁阿姨,她们是一个村子的老乡,也是同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友。据启民兄介绍,当年是我父亲郭体祥介绍他母亲和我母亲一道参加抗日武装新四军的。每次说到这里,启民兄都会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和启民兄母亲的家乡,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洪泽区,没有改市前叫作淮阴地区洪泽县双沟公社舟桥大队。后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出于长远的考虑,淮阴地区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地区合并为淮安市,原来的老区,洪泽县也改为洪泽区。说起洪泽湖岸边的母亲家乡,她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鱼米之乡。同时,她也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好儿女,她是英雄辈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当华夏故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和蹂躏时,洪泽湖两岸,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好儿女。八年的抗战,有无数个江淮儿女投身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火中去,我的父母和周叔叔袁阿姨,他们和战友们一道,用流血和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湖区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篇章。英雄的洪泽湖两岸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与全国、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人民一道,用生命筑起了“华中人民的长城”,在老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下,取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一代代英雄的洪泽湖两岸的儿女,他们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用忘我奋斗的气概谱写了可歌可泣辉煌的篇章。当我和家人再次捧起母亲和袁阿姨珍贵的老照片,内心充满了思念之情,脑海里也涌现出父母亲的身影。记得,当年我在部队回家探假归队时,母亲送我去南京火车站乘车时曾经见到袁阿姨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袁阿姨她和母亲既是同乡,又是一起参加革命的老战友,她们非常珍惜革命生涯和战火中凝结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袁阿姨见面时的那一股股热情,就好比是姐妹般的亲情。那一幕幕,即使是过了这么多年,好像就在眼前,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没有走远。袁阿姨她是一位有着七十多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前辈,她热爱她从事的革命事业,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正如袁阿姨的女儿晓平姐和启民兄讲述的:“我母亲1964年从海军转至南京军区八二医院保健室工作,这期间分别为南京军区多位主要领导,这其中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南京军区第一任政委唐亮将军(上将)、杜平政委(中将)、饶子健(中将)、聂凤智(中将)、廖汉生(中将),刘昂(少将)等十余位领导担任保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文革期间在南京市房产公司工作,受到了冲击前后累计被隔离审查了近四年,妈妈受其影响也被下放到军区后勤部农场劳动锻炼了两年多时间,在农场期间劳累成疾入住军区总院手术治疗,妈妈住院期间时任军区政委的杜平在秘书钱浩陪同下专程去军区总院的病房看望了妈妈,在文革那段最艰难的特殊时期给了我妈极大的安慰和鼓舞。记得那还是文革后期,爸爸被解除隔离审查回家, 那是个冬天,天气非常寒冷,郭叔叔、徐阿姨因公出差(开会)到南京,不住公家安排的宾馆(华东饭店)抽出一晚住在我们的家里。</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家里招待郭叔叔和徐阿姨,爸妈和郭叔叔、徐阿姨,喝酒时用的是部队的大绿瓷缸子(有把的瓷杯),他们彻夜长叙。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母亲入伍时是个文盲,但她勤奋好学,治病救人,一直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部队医院里工作到离休,还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和嘉奖,她靠的是理想信念,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袁阿姨她今年已经九十九岁高龄了。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之下,在儿女们的孝顺之下,目前在江苏省干疗颐养天年,我们作为后代,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徐光,已于2002年12月6日离开了我们儿女,离开了养育她的土地。看到了母亲珍贵的照片,作为她的儿女,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念之情越来越浓郁。岁月如梭,转眼之间,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已先后离世,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思忆,深深的怀念。我们的母亲徐光于2002年12月6日在合肥病逝,父亲郭体祥也于2008年3月30日因病逝于合肥,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是新四军老战士,年轻时先后参加革命,参军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父母又在祖国建设新的征程中,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为安徽的建设事业辛勤工作,鞠躬尽瘁,努力奋斗,作出了积极贡献。退休以后,还尽力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直到生病住院。他们生命的最终是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我们孩子无限的爱远行的。我们深深地怀念父亲母亲,深深地为他们崇高的品质、质朴而绚烂的一生而骄傲自豪!同时,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和传承父母身上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无怨无悔走完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父母非常喜爱我们,他们的爱无处不在。我们在和父母生活的日子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严格和母亲的慈祥,感受到他们对我们意志品质的培养、学习的进步成长、身心的健康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爱是大爱,是将我们作为党和人民合格接班人而培养的爱。他们的爱是冬日的暖阳、春天的雨露、心灵的一股清泉。在父母的关爱教育下,几十年来我们不断成长进步,参加工作,参军入党,在不同岗位上学习工作,努力作出成绩。现在我们都已经退休了,含饴弄孙,过着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想念父母。他们离开我们时间越长,想念他们越深。想念他们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也是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他们音容笑貌,他们慈善的爱心,他们远去的背影,时常在我们的梦中,在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