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故事(十一)

醉美阿拉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1961 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在 4 月 22 日,国务院的一项决定,改变了阿拉善旗的命运,它被撤销建制,划分成了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就在同年 7 月 9 日,乌达镇也改设为乌达市,隶属巴彦淖尔盟,而当时的额济纳旗则隶属甘肃酒泉地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支边到了额济纳旗。放年假,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回老家的路途。父亲把盖着红戳的介绍信折成纸船,载着我们漂过贺兰山的褶皱。吉普车在搓板路上颠簸,我看着远处的骆驼想装到自己的口袋。</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行程让大家都疲惫不堪,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夜宿在一个小镇的招待所。简单地吃罢饭,大人们都在房间里休息,而我这个顽皮的孩子,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偷跑了出来,想去看看外面热闹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一路奔跑,来到了一处高坡上。在那里,我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好些人在一个洞里,手中挥舞着镐头不停地掘洞。那时候的我,并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小尕子,莫挡亮!”戴柳条帽的人把马灯往高处提了提。镐头凿击冻土的闷响里,我望见洞顶垂下个铁皮喇叭,残破的广播线头蚯蚓似的扭动。 </p><p class="ql-block"> 现在当我回忆起这段往事,才知晓,原来那个地方就是巴彦浩特,而那些人挖的洞,是原来广播站下面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那段特殊的经历,成为了我记忆中永恒的珍宝,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起伏。如今航站楼取代了防空洞,电子屏的红字代替了铁皮喇叭。只有那骆驼还驮着岁月的沧桑,在广袤的沙漠边缘缓缓踱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