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心语(一百六十二)

老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战车、火器、骑兵——戚继光对付蒙古骑兵的三板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戚继光在东南荡平倭寇之后,马上就被朝廷调到了蓟州前线布防,抗击蒙古骑兵。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父子曾予蒙古人沉重打击外,到了后来便渐取守势,明英宗时期,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连皇帝都被人抓走。  戚继光不是普通的军事将领,他对于如何战胜蒙古骑兵早有思考。明军虽然也有骑兵部队,但相比蒙古部落,数量、质量都有很大差距,很多时候只能以步兵为主出战。步兵对抗骑兵,最重要的是保持队形的完整,如果队形被冲散,那么被屠杀的命运便不可避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戚继光进行了军事改革,将火器配备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了车营、步兵营和骑兵营的诸兵种合成作战。他的车营,每营配士兵3109人,其中战斗员2048人,后勤保障人员1061人;佛朗机火枪和小型佛朗机火炮256挺,火铳512支,大将军火炮8门。步兵营每营配备鸟铳1080支,火器手1080人,占到了战斗员的5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戚继光的战法是,当蒙古骑兵正面向明军冲锋时,车营迅速结成方阵,步骑兵则置于方阵中间。当蒙古骑兵进入火器射程时,所有火器齐射,撂倒一批蒙古前锋部队;但蒙古人还是会继续冲上来,此时,则由步兵在车阵前安置拒马器。这拒马器是类似铁蒺藜之类的东西,马冲上来要么被扎而惊跳,要么便裹足不前,甚至直接一头撞死,不管怎么样,都会造成敌方进攻的混乱。就乘这混乱的当口,车阵内明军长枪手、狼筅手便万枪齐刺,于是,又一批敌军被撂倒。到了这个时候,蒙古骑兵已经阵形大乱,前面的要往后退,后面却刹不住车,还依旧往前冲,队伍混乱不堪,锐气尽失。此时,在经过前二个环节充分消耗敌军之后,戚继光的骑兵部队便会突然杀出,给予蒙古骑兵最后的致命一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戚继光的这套战法,充分发挥了火器的优势,而且通过车阵和步兵的配合,有效阻挡了蒙古骑兵的冲击,减少了己方的伤亡,堪称古代步炮协同作战的典范。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蒙古朵颜部首领董呼哩率兵数万侵犯边境。戚继光仅带8000人出长城迎敌,大败蒙古骑兵,甚至差点活捉董呼哩。后来,董呼哩弟弟长秃不信邪,又带兵来侵扰,戚继光如法炮制,生擒长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自此以后,戚继光及戚家军的名声威震边关,边境复归宁静。戚继光镇守蓟州前线前后长达16年,使明王朝的北部边境得到了少有的、短暂的安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