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影记

曾经的相遇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三十分驾车从陵水出发,半个小时已经到达新村码头疍家博物馆。朋友们放下我他们去了清水湾。这是我第二次来新村码头,年前来过,游览了码头鱼货海鲜市场,看了疍家海上鱼排,遗憾的是疍家博物馆正装修,还没有开放,只有惋惜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  今天终于来到疍家博物馆,一解我的心愿。疍家在我们北方人是那么的陌生,要想了解一个未知的族群,他们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人文,最好的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早上去当地的菜市场和土著们聊聊天,侃侃山,听听俚语,看看风俗,吃土著的美食,这样下来你就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水上疍家图,他们世代居住在水上。</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大江上下,长城内外,多少农民辛勤耕作创造灿烂的农耕文明。同时有还有一部分耕耘在江河湖海的水上捕鱼人,他们常年生活在水上,没有家乡,没有居住地,是中国的吉普赛人——水上疍家</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古老的群体在中国沿海沿江生活了一千多年。我在疍家博物馆看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是生在澳门的地地道道的疍家人。爱国商人霍英东,我在三亚亚龙湾看到他投资建设的酒店,别墅在海湾,在山坡一栋栋,一座座连绵不断,站在亚龙湾的高处,白色的楼宇,绿色椰林,红色的花海,美丽诱人。香港艺人周润发,他影视界创造了多少个奇迹。他们都是疍家人,疍家族系颇多,有闽南疍家,潮州疍家,海南疍家,广西疍家……专家说他们都是古越族的后裔。疍家人没有土地,以水为生,逐鱼汛而居,常年流浪在水上,所以也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出产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疍家常年生活在水上,体现了“靠海吃海,靠谁吃水”特征。海鲜,湖鲜是疍家饮食文化重要内涵,疍家的海鲜宴胜过皇家大厨鱼蚌席。“鱼干”,“鲍耳”(鲍耳是鲍鱼的干品,因为鲍鱼的干品极像人的耳朵,所以叫鲍耳,非常的珍贵)成为海中珍品,是沿海人们送礼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  这是疍家送亲船,船头站着美丽的新娘,新娘头戴凤冠,身着红装,喜庆无限。身后娘家的亲人个个脸上带着微笑,将自己的亲人送到她喜欢男人船头。另一艘是男方家的迎新船,大船头扎着红花,新郎头戴礼帽,身挎大红稠花,吉庆满满,身后迎新的鼓乐,锣鼓喧天,唢呐齐鸣,鞭炮咚咚……这迎亲的场面与我们无异。只不过这样的欢乐是在疍家的渔船上。</p> <p class="ql-block">  疍家的风俗习惯虽然于我们有异,但过年,八月十五,等习俗大相径庭,因为他们是古越人的后裔。或多或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参观过疍家博物馆后走出来,在新村码头看今天的水上疍家。他们和祖先一样仍然过着水上生活,靠捕获海洋水产为生。只不过是小鱼船变成大渔轮了。</p> <p class="ql-block">  疍家每当季风来临,挂帆远航,经过半个月昼夜航行到达南海深处南沙岛礁,这里有甘甜的淡水,疍家人男女都是海碰老手,夫妻白天戴着潜水镜,背着网袋,拿着小铲,游走在南沙岛礁水下。这里海水清澈,能见度高,鱼类成群,五光十色的热带鱼穿梭在他们的身边。名贵的石斑鱼从身边游过,“霍傻——霍傻”的鳐鱼煽动着大鳍,拖着长长的尾巴,从疍家的头顶游过,那白白的肚皮擦过头顶,它们是不怕人类的,疍家对它们不屑一顾。</p> <p class="ql-block">  在海底的珊瑚礁上,吸附一个个硕大的鲍鱼,褐色的外骨骼与礁石一样,普通潜水者很难发现这些额贵的海洋珍品,但逃不过疍家海碰子的眼睛,游到跟前,右手用铲一铲,一掀,左手揪起那肥美,圆润,个大如钵碗,吸附面黄苤灵灵,如满月,似金盆,一个一斤多鲍鱼丢进胸前的网袋里。</p> <p class="ql-block">  一天夫妻两人可以收获两袋,上岸后,用刀将鲍肉挖出,去了绿色的鲍胃,用大陆上带来的海盐腌制在木盆中,第二天就凉晒在岛上的竹帘上,大陆吹来干燥的海风,炎炎的毒日,半月时间已经成为哗哗啦啦的鲍鱼干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几十年前的疍家海碰子生活写照,今天他们已经鸟枪换炮,穿着潜水衣,背着氧气瓶,在海底礁石上采集珍贵的水下海产品。</p><p class="ql-block"> 疍家人世代生活在海上——中国的吉普赛人。我把今天看到的听到的关于疍家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给北方的朋友对南国有一些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