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梭罗《河上一周》,一一心怀谦卑,无所畏惧

李建新

<p class="ql-block">初识梭罗,源于《瓦尔登湖》。然而,初次阅读《瓦尔登湖》,第一章尚未读完便觉索然无味,只觉其枯燥。再次邂逅梭罗的作品,是在退休之后读《河上一周》,竟被它深深吸引,爱不释手。人与书的缘分,恰似人与人的际遇,既需要缘分的牵引,也需要恰逢其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这本《河上一周》与《瓦尔登湖》一样,都是自然散文的瑰宝,以他与哥哥自制小舟在河上旅行一周的经历为线索,将旅途中的真实事件与深刻的哲思巧妙融合,构成了七篇动人的散文。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颇高,这门槛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读者是否拥有一颗平静而专注的心。心浮气躁之人,难以领略其中的妙处;唯有心如止水者,方能与梭罗一同在河上观花、赏鸟、垂钓、搭帐篷,共享那份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梭罗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堪称世界文学中的翘楚。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真挚而深沉,对动植物的名称与习性了如指掌。他笔下的鱼儿“思虑重重”,鸽子宛如“避世隐者”。他以大地为床,枕着森林中的石头入眠,目睹一朵白云悠悠飘过,仿佛“填满了二楼”,这样的比喻何其精妙!夜晚,森林里的风轻轻吹拂,枝叶沙沙作响,动物与昆虫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在梭罗的想象中,这仿佛是大自然在手忙脚乱地招待一位尊贵的客人。阅读时,我们常常为他那充满灵气的想象力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除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梭罗的散文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他描述自己徒步登山的经历,提到山上的居民总会告诉他前方的路有多么险峻。然而,他深知自己比他们更了解这座山,人们往往夸大了困难。他写道:“只要心中常怀彻底的谦卑,世上极少有无法跨越的阻碍。”诚然,途中难免会遇到悬崖绝壁,但既不必贸然跳下,也不必掉头躲避。正如他所说,疯子才会从自家地窖的楼梯上跳下,或是用头去撞自家的烟囱。困难大多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何必急于应对?若一个迷路者最终认识到,他并未真正迷失,他穿着自己的鞋,站在立足之处,与他本人并无丝毫偏离,迷失的只是他熟悉的环境。只要我们不因迷失而放弃自己,任凭地球在宇宙中如何转动,只要我们与自己在一起,便不会感到孤单与危险。</p><p class="ql-block">梭罗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去追逐世俗的成功。他并不以此为乐,他最大的幸福便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动物交流,观察植物的习性,与生活在河边、山上、森林中的居民交谈。他在瓦尔登湖畔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所需物品极少,食物也自给自足。他贫穷、孤独吗?在旁人看来或许是的,但对他而言,他体验到的是精神上的极大自由与丰富。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比较,对梭罗来说,幸福就是在森林中漫步,感受自然的恩赐。</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丰盛与艺术永远存在于自然之中,人类的艺术不过是自然的模仿。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既宏大又微小,均衡、对称、和谐。木匠刨刀下的木制品是艺术,刨花是废料,但在大自然手中,刨花亦是她的杰作。更令人感动的是,大自然的艺术是免费的,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论你属于哪个阶级,拥有多少财富,都有资格欣赏一棵树、一朵花的美丽。阅读梭罗,会让我们忆起我们与自然从未分离。心灵的平静不需要理由,心灵的不平静才需要理由。心怀谦卑,无所畏惧,我们便能在自然中找到真正的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