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我并不喜欢外婆这个称谓,觉得把她老人家喊远了,但中国南方人好像都这么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小时候却习惯喊外婆叫婆婆,如今“婆婆”早已成了我最亲切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婆婆叫王琴秀,1898年出生在湖北钟祥县一个前清举人之家。家中父母、两姐妹和一个弟弟,家境较好。但晚清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婆婆家道亦逐渐中落。家中刚成年的男丁弟弟又死于匪患,姐妹两只能草草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婆,一生育有十二个子女,但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可能是历史上最苦难深重的民众。烽火连天,天灾人祸,经常逃难,躲军阀战乱,躲日本鬼子,躲土匪,到处被人瞧不起。要不说至今仍有不少西方殖民者的后代们还歧视着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婆的十二个儿女中大多都死于饥荒、逃难、疾病和兵荒马乱的年代,她自己也曾被抢劫的土匪用刀刺伤大腿。到新中国成立,她的孩子只剩下子妹三人。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哪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死神竟从婆婆怀抱中夺走了那么多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小时候,婆婆经常从湖北老家赶来长沙来带我们子妹几个。我因为最小,所以备受她的宠爱。给我喂饭的时候经常要讲故事,吃面条还要把面条在筷子上绕成团才肯吃。睡觉的时候就给我们打扇子、讲古戏,讲梁山伯与祝英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我因为太小还听不大懂,以后越听越有意思,到后来就开始问这问那,我想这就是启蒙教育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听我妈说,我是婆婆“讨来”的孩子。我父母当年孩子不多,只有我哥姐两人,在那个年代,家里的孩子算比较少的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婆婆得知我妈妈又有身孕,她却不想再要孩子时(说是怕错过了读书深造的机会),就一次次找机会做我妈工作,好话说尽,用尽所有:</p><p class="ql-block"> “你看,你头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间隔两年,这个孩子又是间隔两年,一定是男孩。”你如论如何要生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动用了她所有热情、期盼、手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母亲终于拗不过她,十月后生下一个胖小子。我也终于幸运地哭喊着降临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情,我这小命,要是婆婆稍有犹豫,就不知又要再等几生几世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去看电影,我们几个小鬼因为心情太急迫,牵着婆婆往前赶,可我们哪里想到婆婆是“前清”女子,足下只有三寸“金莲”。走着走着婆婆就摔在了地上,这把我们都吓坏了。可婆婆站起来拍拍土,并未责怪我们,只是抱着我们大笑。婆婆脾气好,从来未曾对我们发过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婆还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人,对我们几个更是操尽了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我感觉不舒服,饭也没怎么吃。妈妈上班前婆婆对她说:“你还是带孩子去看看(看病)嘛,我觉得这孩子病的有点不一样。”我妈妈摸摸我的头,感觉并不怎么发热,她觉得有点小恙并无大碍,说是等她下班回来后再观察观察。像所有平静的一天那样,妈妈上班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婆抱着我,像往常一样给我哼哼戏曲小调安抚着我。这时我感觉全身无力,听着听着连听下去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我听大人们说起,我才知道那以后发生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婆婆一边哄我一边注意观察着我,她发现我的脸色越来越白,几次试着和我说话都无回应。摸摸我额头还是不大热,但婆婆心里此时却莫名地涌上一丝恐慌,她过去的经历告诉她,孩子这回一定病得不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家中只有她和我。婆婆赶紧拿上简单的东西背上我就往军区门诊部赶。那时我已三、四岁,长的又是大个子比较胖。婆婆一双小脚背着我可想有多难。那时去门诊部的路还不好走,坑坑凹凹,弯弯曲曲的有三、四里路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诊部医生接诊我后,很快诊断出为非常凶险的急性中毒型痢疾,马上就派急救车把我转往条件更好的大医院进行抢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连抢救三天三夜,我才庆幸地脱离危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当时送去的几个相同病症的孩子,只有我因为送治及时才捡来一命啊。所以,我这条命可是婆婆从死神手中抢回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婆一生勤劳、善良,像所有慈祥的中国母亲那样。虽出身书香门第,但逢清末乱世,家道中落,从望族小姐下嫁平民,相夫教子,逆来顺受,一生操劳丈夫营生和子女家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她从湖北荆州远道来长沙,总是水路陆路,汽车轮船火车,车马劳顿奔波几天。但,为了照顾我们,她总是心甘情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孙子们操持,带了一代又一代,带了一个又一个。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不停地干这干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她已有七、八十岁了,我家又请有保姆,只想着她能安享晚年,可她就是静不下来。一个不注意,她又跑去后院喂鸡、洗衣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那一年在部队,接到婆婆病重的消息,我心急如焚,马上到银行取出了我当兵十年全部的积蓄几百元给婆婆寄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可是我从最早一个月六元津贴存五元的存款中积攒而来。我总想着能为婆婆尽点孝心,我知道我长大后一直在外当兵,没有机会孝敬她老人家,可游子思念之情却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爱我的婆婆,我对她的感情甚至超越了父母。她是我小时候,一会不见就会发疯似的到处寻找的人。我会拿着棍子爬到床底下去找我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终也没能在她走时再看一眼我的婆婆,没能再听听她那温暖、亲切的湖北话。她说过:“湘湘你不要着急,周围的姑娘我都给你看着呢”,那时她还在为我物色着“对像”(妻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宽慰的是婆婆在弥留之际,母亲告诉她,您的小湘湘为您住院寄钱来了,希望你早日康复。我听说婆婆听见后眼角马上有泪光闪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相信她当时心中一定徜徉着幸福与安慰,那不是钱的问题,那是我们祖孙俩梦里的牵挂、感情的寄托和爱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是婆婆诞辰一百一十四周年,我愿用此文永远怀念我挚爱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孙儿:李 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12年3月29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2025年,是婆婆诞辰一百二十七周年,去逝四十四周年。我也早巳退休步入老年,再发此文表达我对婆婆最深切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穿着婆婆做的棉裤和鞋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婆婆与母亲和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