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万载古城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占地约237亩,曾是万载最繁华的地区,有“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的美誉。古城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南唐宰相宋齐邱、明代刑部左侍郎郭瑾、清代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辛从益等历代名人从这里辈出,这里还是东晋名将谢玄及其孙谢灵运(山水诗派鼻祖)的封地。2019年被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2024年 11月24日与朋友一起跟团一日游来到了这里,古城临街巨大石碑上"万载古城"四个红漆大字浑厚凝重,颜体笔锋里藏着商周青铜鼎的雄浑气韵,每个笔画都似被千钧之力注入骨血。</p> <p class="ql-block"> 石碑背面碑记讲述万载古城向游客展示赣派建筑的艺术,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古万载风土人情、纲常礼教,具有典型的赣派艺术风韵。万载古城中的古祠堂群是姓氏宗族文化的建筑标本,这些别致的院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既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华美一章,又是赣派建筑文化中的符号代表。</p> <p class="ql-block"> 路边小楼上方有“一朝相逢,便是万载”的宣传语。万载古城这座承载着1800余年历史的赣西古邑,如同一部活态的史书,将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完美交融。农耕文化与赣派建筑在万载古城交汇融合,厚重的历史,典雅的建筑,精美的装饰构成了万载古城的特色建筑群。人生漫长旅途中来到此地,感觉出不一样的色彩,此后万载,皆是难忘回忆 。</p> <p class="ql-block"> 万载古城是非遗文化的璀璨殿堂,万载开口傩、得胜鼓、夏布织造、花炮制作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传承发扬。古老的傩面具、神秘的傩舞动作,带人们领略原始的宗教文化魅力;激昂的得胜鼓,振奋人心,诉说着先辈们的英勇豪迈;千年传承的夏布织造技艺,织出的夏布细腻光滑;而万载花炮更是以精湛工艺和绚丽色彩,在夜空中绘就出绝美的民俗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中国花炮之乡欢迎您!万载作为中国四大的花炮产地之一每周六晚上的烟花秀是一场视觉盛宴,七彩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绽放,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让人感受到浪漫与温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万载的赣派古建筑清一色的白砖灰瓦,宛如岁月沉淀的底色,质朴而不失典雅。白灰压边的马头墙,高低错落,与白砖灰瓦相互映衬,勾勒出简洁而优美的轮廓,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故事。如今,这些承载着抗倭烽火与书院书香的古老建筑,正在玻璃幕墙的夹缝中焕发新生。百年老宅变身文艺咖啡馆,雕花窗棂前捧读诗集的年轻身影,与墙根晒太阳的银发老人构成奇妙的重叠。</p> <p class="ql-block"> 万载还是美食的天堂,万载扎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油卷香气四溢,剁肉香辣可口,捞菜清爽开胃,罗城扎粉口感爽滑,八喜小笼包汤汁四溢,还有三元无限续杯的大碗茶,每一道美食都让人的味蕾沉浸在幸福之中,充分展现了万载的独特风味和万载人的热情豪爽。</p> <p class="ql-block"> 来到古城游客中心。现在的万载古城由县城田下古街区(古建筑群)改建而成,由绿地集团旗下的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以上,主要对位于县城西部田下路明清时期的22座古祠堂及部分民居、巷道等加以保护开发,塑造赣西城市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门前有“田下历史文化街区”介绍碑。万载古城的前身田下古街区拥有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200多年。从北至南长约500米,方寸之地容纳了万载三山九岭十八巷中五巷,即考棚巷、桂花巷、担水巷、南门岭巷和芦栅巷。历经200多年的风雨,虽显得苍老陈旧,但依然雄风不减,古韵犹存,是研究清代商业、民居建筑艺术、文化、风俗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 路边导览图显示古城以万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赣派建筑风情为内核,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以“一河两岸三街六巷”格局完整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 35座古建筑中有古祠堂27座,涉及辛、宋、郭、彭、闻、易、周、张、高、鲍、陈、龙、欧阳等13姓氏。60余间老店铺以及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古街、巷弄、粮仓、水井等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与文化遗产,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赣西文化特色的少有古建筑群。 </p> <p class="ql-block"> 来到民宅辛鼎公享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 1.3亩,建筑面积750 平米,除作家居住所外,兼作供奉祭祀之享堂。 万载有着“辛家的权势、宋家的钱财”这句话,辛家祖屋建筑古朴典雅,气象非凡,人称“小故宫”。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古建筑,宛如颗颗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现在它们化身为温馨的民宿,迎接八方来客,开启了一段穿越时光的奇妙旅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古城中青石板巷,赣派马头墙与雕花窗棂诉说着明清风华,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斑驳陆离的墙面,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深浅不一的色调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南门老街。此街历史悠久,是万载古城的核心区域之一。老街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赣派建筑的特色,以白砖灰瓦、木石相间为主,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街道布局合理,空间层次丰富,既有宽敞的正街,又有幽深的小巷,四通八达,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南门老街是万载县最繁华的商业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经营着各种传统的商品和手工艺品,如夏布、花炮、陶瓷、木雕等,是万载县的商业中心。现在经过改造和开发,南门老街依然保留了部分传统商业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商业的业态,如特色小吃、民俗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物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长河的褶皱里,南门老街静静伫立,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的老者,承载着岁月的故事与城市的记忆。而老街上方那一盏盏红灯笼,恰似老者眼眸中闪烁的光芒,温暖、明亮,照亮了过往行人的心,也点亮了这座小城独有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宣传台上标语“一起来万载看最美的烟花”吸引着游人的眼眸,这句诚挚的邀约,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通往绚烂世界的大门。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情怀的召唤。它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见证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融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过进士桥来到古城中央的月池广场。月池广场因广场中半月形的映月池而得名,月池采用堪舆学中月亏即盈、风水轮回的理念,形状建成半月形,寄托着先祖对后世的期望,也有防火的实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 月池边绿树青青,池水清澈,倒映着周围的古建筑,与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月池广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万载得胜鼓、开口傩、花灯戏、龙灯、舞狮等传统民俗节目都会在此上演,让游客领略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广场周边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和座椅,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欣赏古城的风景和人文景观,感受古城的宁静与悠闲。</p> <p class="ql-block"> 广场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南轩公祠”</span>门前立置有两个大大的刻有“将”“帅”字样的石墩,既保留了古建筑的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文化功能,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了“万载古城棋苑”。郭南轩公祠属于万载古城众多郭氏祠堂中的一座,其年代最早可追溯到早清时期,后墙上刻有同治十二年等铭文字样。</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历史上有“辛、宋、郭、彭”四大姓氏,祠堂最多的要数郭姓,明朝时郭家出了一位刑部左侍郎郭瑾,他的子孙后代建了大量祠堂。古城中的郭氏宗祠是建造时间最早的祠堂,始建于明朝天启丁卯年(1627年),重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至嘉庆十一年(1806年)。田下郭氏始祖郭世兴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21代嗣孙,宋末元初从吉安迁到宜春,再迁到万载,郭氏宗祠便是其后人所建。</p> <p class="ql-block"> 郭氏宗祠宜春市文物保护碑。宗祠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与诸姓之祠不同之处在于“惟门外有坊、坊外有池、池外有桥、桥外有店”。入祠可分为一进山门、二入仪门、三过赞亭、四迈享堂、五登寝堂。整个建筑用料考究,雕刻精美。以郭氏宗祠为中心,四周有始祖郭世兴嗣孙建造的祠堂环绕,如绿阴公祠、郭瑞公祠、郭衡公祠等,这些祠堂共同构成了郭氏家族的祠堂群,彰显了郭氏家族在当地的兴盛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赣派建筑的外观多为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而万载古城其建筑风格独特,墙体多为浅黄色,瓦为浅色。这种颜色选择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密切相关。江西地区气候湿润,浅黄色的墙体和浅色的瓦能够更好地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有助于保持室内凉爽。此外,这种颜色也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加轻盈、明亮,符合赣派建筑的审美特点。</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的郭氏义仓建于清代末年,是郭氏家族的粮仓。义仓主要用于平抑粮价、赈灾备荒、救灾济贫和供给军队等,是郭氏家族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场所功能作用。现已改建为禾田下民宿。</p> <p class="ql-block"> 禾田下民宿作为真正的老宅子改的民宿,餐厅就设在天井之下,很有历史年代感。住老房子民宿的感觉,就像是与一位久违的老友重逢,无需过多的寒暄,便能心领神会。它没有豪华酒店的奢华与张扬,却有着一种质朴而真实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有鬼屋真人密室逃亡游戏采用了万载傩舞的面具作为门面装饰。万载傩舞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驱鬼逐疫仪式,舞者们戴着形态各异的面具,手持道具,在激昂的锣鼓声中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舞步变幻莫测,仿佛与神灵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万载傩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当地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p> <p class="ql-block"> 郭家屋前古老的香樟树是古城独特的风景名片,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它们的风采。它们的树干犹如历经风雨洗礼的钢铁巨柱,坚实而又沉稳。粗糙的树皮像是岁月镌刻的纹路,每一道沟壑都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郭家屋建于清代末期,为赣西民居建筑,五开二进,建筑面积560平米。万载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赣西地区传统建筑的精髓。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色彩素雅而不失韵味,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清新雅致。</p> <p class="ql-block"> 郭家屋已被公布为万载县历史建筑,经改造也已开发成裕俊阁民宿。古朴的大门静静伫立,等待着远方游客的到来。门前有温馨的广告语:在裕俊阁,简单的生活不再是奢望。这是一场安逸静谧的视觉文旅,这是生活的另一种味道。</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万载古城的客栈不仅提供住宿,更是一种诗意栖居的开始。房间布置得温馨有特色,老板还提供免费汉服拍照和观看烟花的门票,多一些时间可以看到传承千年的夏布织造技艺和色彩斑斓的万载花灯戏等,感受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可惜我们是到此一游这些都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鲍五甲祠是鲍氏家族的祠堂,用于祭祀祖先、家族议事等活动。原名“三用公祠”,万载鲍氏,“支分四房,籍隶两甲。长敬芳为八甲,其次祥用、均用、廷用同系五甲。”故该祠得此名。现在它被改造为古玩展厅,展示各种古玩文物,成为景区的一个文化展示场所。</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随处摆有一些模型旧物装饰。万载古城曾经是国民党74军驻地,1941年3月在上高县与日军展开激战,史称“上高会战”。 此战中国军队重创了日军,阻止了日军西进的步伐,意义重大。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国民政府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边林立着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然而当来到一个小坪中,眼前的景象却陡然一变——一座西洋小风车屋静静伫立在那里,仿佛从遥远的欧洲穿越而来。它更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象征,让人们在感受古城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西洋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万载县仓基址为万载考棚,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二十五年(1936)拆除考棚改建县仓,由民国万载县政府投资兴建,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16间长方形储仓,可储存粮食一万市石,是民国时期万载粮食的主要仓储重地。</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的顷波家塾是古城当年黄氏家族的私立学校,现今为景区的公益图书馆,是一处静谧之所、书香之地。面积达260平方米,馆藏书籍达2万册,年均借阅6万余人次,形成“顷波家塾读书分享会”“顷波讲堂”等特色阅读品牌。</p> <p class="ql-block"> 万载的书院文化历史悠久,书香气息浓郁深厚,明清以来,以龙河书院、正谊书院为代表的知名书院达63家。幸福万载,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万载将“书香万载”作为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宜居新万载”的文化支撑,着力构建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群众的全民阅读体系,增强文化振兴驱动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力打造翰墨飘香、文明向上的书香万载。</p> <p class="ql-block"> 郭瑞公祠地处万载古城田下西北角,与郭氏大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毗连。该祠坐南朝北,建筑面积575平方米,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3年—1625年)。主人叫郭万嘉,号瑞庭,自幼聪明敏达,跟随父亲经营粮食等生意,在江湖上滚打几十载,积累了万贯家财,富甲一方,并且不忘帮助地方百姓,县太爷题“奉公耆硕”四字挂于郭瑞公祠内以示褒扬</p> <p class="ql-block"> 来到周文公祠。周文公系万载周氏始祖周国宝之父周惟文,本祠为周氏合族后裔报本追远而建。始建于清乾隆己卯年(1759),道光辛丑年(1841)重修。至光绪上下200年间,次第修举,方臻美备。该祠五开四进,规模宏整,体势高轩,建造精美。现在也开发为办婚宴和寿宴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走进祠内,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深深,布局规整有序。参天的古木枝繁叶茂,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座古老的祠堂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始祖璇公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周氏一族自祖以来便轻财乐施,慷慨好义。及至十五世孙周继德,全家160多口人六世同居,和睦无间,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诰封义门。</p> <p class="ql-block"> 从2014年开始,万载县依托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巷,以万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婚俗体验、婚庆喜宴、舞龙舞狮、烟花秀等中国“喜文化”元素为核心,重点围绕传统手工艺、酒店民宿、文化创意、美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五大类,聚力打造“中国喜城”。古城中除了几座祠堂纯供游客参观外,其余的都派上了商业用场,有的是开了餐馆,有的开着茶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张爵公祠。主人张希题,字修至,号谷崖,万载张氏世系始祖良斌公第五世孙。宋绍兴年间考为选拔进士,名后袁都前列,张鹏公祠为其合族后商捐建于清周治戊辰年(1868)。该祠五开四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尤其赞亭之上原有铜铸龙窝藻井,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祠内红绸绕梁,宫灯四挂,硕大的“红双喜”立于中堂。万载本土餐饮企业家宋忠萍一口气租下5栋祠堂,专做万载传统祠堂喜宴。张爵公祠位其中,万喜堂为之新名号。</p> <p class="ql-block"> 万载这座隐匿于尘世喧嚣中的古城,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又气质雍容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保护、去传承,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灵魂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万载也成为了祠堂聚集地。现在经过修缮,把经岁月沦为一片残垣断壁的棚户区,还原为庄重精美的古建筑群。中国仅存规模最大,平均年龄在150岁的万载古祠堂、古建筑重新焕发新生,唤醒了万载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古巷是万载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悠扬的文化乐章。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赣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傩文化的神秘、夏布工艺的精巧、花炮制作的奇妙,都在古巷的角落里静静绽放,让人为之着迷。</p> <p class="ql-block"> 乌栅栏巷作为古城十八巷之一,见证了万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据说在古时,万载古城乌栅栏巷内曾住着一户孤姓人家,屋前有一排栅栏,常有乌鸟栖息,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万载祠堂群聚集国内罕见。据介绍此地濒临龙河,为“龙脉”所在,各姓于此建祠以期享得好风水。明清以来,各姓攀比依附,但凡科举功名、朝庭旌表,则在此处建祠,数百年风气所行,于是有了万载的祠堂集群。</p> <p class="ql-block"> 来到易氏大祠,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面积853平方米,三进三厅式宅院,气势宏伟,巍峨壮观,是万载县乃至邻县易氏祠堂的一座总祠。</p> <p class="ql-block"> 易家曾出过两位状元,易氏大祠中的科举文化展馆通过讲述唐状元易重、宋状元易乾的故事介绍了相关的科举文化:如何科考,用什么墨宝,怎么个科考流程,如何作弊,又如何防止作弊等等知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文教即是开化,文昌方能武盛。万载文风昌盛才子辈出,“易氏大祠”展现的正是万载的国学研习与科举文化。展馆内四个主题展示区分别为“状元世家”、“传承教化”、“泽备万载”、“古风之礼”,通过影音播放、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古代的国学文化以及科举文化进行详细而又生动的展示。展馆内的国学研习基地还原了古时私塾授课的场景,感受古代学子的求学环境。</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万载古城一圈。古城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翻开它,便是千年的岁月华章。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足迹;每一座古祠堂,都诉说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每一处斑驳的墙壁,都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能真切感受到明清、民国时期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不起眼的老门内是景区综合管理处。万载古城的保护性开发,宛如为历史披上了一层温柔的铠甲。既保留了赣派建筑的古朴韵味,让飞檐斗拱、雕花窗棂诉说往昔故事;又融入现代元素,让古城重焕生机,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即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担当,为文旅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万载古城,半城烟火半城诗。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用千年文脉书写着“古韵今风”的时代答卷。古巷藏旧梦,烟火酿新篇。我在万载古城很想你,等你解锁这座城的万种风情。</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能记住一座古城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它重焕新生。它带着古朴,也带着鲜活,一定程度上的开发,也是一定程度对它最好的保护。游览完万载古城时,它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但那份独特的韵味和深深的感慨,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