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之【镂冰雕琼】💎——中国国家博物馆5️⃣

晓笨凌(拒私聊)

第五单元  镂冰雕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上古时代,人们视美石为玉。春秋以后,随着矿物学知识的增长,人们逐渐确立了以闪石为真玉的认知观念,而称其他似玉彩石为“珉”。这些似玉彩石也逐渐有了各自的各称,如碧甸子、马瑙、水精、寿山石等,而在传统上,这些似玉彩石常被视为另类玉种加工雕琢。从玉石到玉器的修治过程需要克服原料便度带来的困难,促使历代玉工致力于琢玉工具和技术的研发。玉石丰富的颜色、变幻的纹理和温润的质感则为工匠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追求精湛工艺和细腻美感的同时,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也被巧妙地应用于设计和雕琢,美是古今玉器制作者与鉴赏者永恒的追求。</span></p> 玉与美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的传统定义较宽泛,可指一切具有美好寓意的石头,不仅包括闪石玉、辉玉、绿松石、蛇纹石玉、玛瑙、青金石、寿山石、鸡血石等矿物集合体,还包括水晶、碧玺等矿物单品体,以及琥珀、珊瑚等有机宝石。狭义上的玉一般指闪石玉和辉玉,或特指和田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外,中国古代还从产地角度将玉石分为四大品种,即和田玉、岫玉、蓝田玉和独山玉。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中最重要的品种,狭义的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带,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广义和田玉泛指所有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的玉石;岫玉因产于辽宁响岩而得名,以蛇纹石为主;蓝田玉产自陕西西安的蓝田山,为蛇纹石化的大理岩,但流传下来的蓝田玉非常稀少;独山玉主要产于河南南阳独山,是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斜长岩。</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宝玉石器原料产地分布示意图</p> 闪石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闪石玉是以透闪石和阳起石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玉石,化学成分为钙镁硅酸盐。表面呈油脂及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显得温润、柔和。摩氏硬度为6-6.5,具有较强的韧度。由于矿物成分及形成环境的缘故,闪石玉往往呈现多种颜色,主要可分为白、青、黄、黑、绿,以及次生糖色等六个色系,其间过渡色和混合色很多,不同的颜色可以给玉器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感体验。根据产状不同,闪石玉可以分为山料(原生矿)、山流水料、子料、戈壁料等。</span></p> <p class="ql-block">💎1. 白玉</p><p class="ql-block">产地:新疆和田</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青白玉</p><p class="ql-block">产地:新疆和田</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3. 黄玉</p><p class="ql-block">产地:河北</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4. 碧玉</p><p class="ql-block">产地:新疆玛纳斯</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5.墨玉</p><p class="ql-block">产地:新疆和田</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蛇纹石玉 <p class="ql-block">💎蛇纹石玉是以蛇纹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玉石,是一种含水的富镁硅酸盐矿物,质地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态,常具油脂光泽或蜡质光泽。颜色一般呈绿色,也可呈白、黄、蓝绿、褐或暗黑等色。摩氏硬度为2.5—4。材质往往青绿相间,像蛇皮一样,故此得名蛇纹石。常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其中最著名的是产自辽宁岫岩的“哺玉”。</p> <p class="ql-block">💎岫玉</p><p class="ql-block">产地:辽宁岫岩</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水晶 <p class="ql-block">💎水晶又称“水玉”“水精”,是一种稀有的石英结晶体,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摩氏硬度为7。</p><p class="ql-block">纯净的水晶无色透明,含有一些微量元素时呈多种颜色,包括紫晶、黄晶、烟晶、芙蓉石等。我国水晶产地丰富,以江苏东海储量最多。国外水晶主要产自巴西。</p> <p class="ql-block">💎1. 白水晶</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 烟晶</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3. 芙蓉石</p><p class="ql-block">产地:内蒙古自治区</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琥珀与蜜蜡 <p class="ql-block">💎琥珀和蜜蜡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摩氏硬度为2.5—3。收藏界通常将透明的称为琥珀,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称作蜜蜡。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气泡以及包裹的昆虫和植物碎屑。</p> <p class="ql-block">💎1. 琥珀</p><p class="ql-block">产地:福建漳浦</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血珀</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p class="ql-block">3. 蜜蜡</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 ~1911年)</p> 碧玺 <p class="ql-block">💎碧玺是一种达到珠宝级的电气石,物理成分为硼硅酸盐,摩氏硬度为7—8。因内含化学元素的不同而呈现多种颜色。我国碧玺产地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和云南福贡、保山地区,国外碧玺主要产自巴西、美国等国。</p> <p class="ql-block">💎碧玺</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绿松石 <p class="ql-block">💎绿松石又称“松石”,古人称其力“碧甸子”,是一种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集合体,质地不很均匀,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也有差异。我国是世界上绿松石储量最大的国家,主产区集中在湖北、安徽等地。埃及、伊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p><p class="ql-block">产地:湖北</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青金石 <p class="ql-block">💎青金石为碱性铝硅酸盐矿物,通常呈致密块状。摩氏硬度力5—6。颜色有暗蓝、蓝紫、天蓝、浅蓝或绿蓝色,多伴有黄色黄铁矿、自色方解石班点。以色近紫蓝而均匀、较少杂质且细腻光洁者为佳。主要产地为阿富汗东北部、俄罗斯贝加尔地区及智利、缅甸等。我国古代的青金石大多来自阿富汗。</p> <p class="ql-block">💎青金石</p><p class="ql-block">产地:俄罗斯</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孔雀石 <p class="ql-block">💎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因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班点的绿色而得名。多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常有纹带,似透明至不透明,摩氏硬度为3.5-4.5。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耳”,既是传统的首饰配料,也是重要的绘画颜料。我国孔雀石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治和江西西北部,世界产地有非洲、澳洲、俄罗斯和美国等。</p> <p class="ql-block">💎孔雀石</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辉玉(翡翠) <p class="ql-block">💎辉玉是以绿辉石、钠铬辉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玉石,又称翡翠。摩氏硬度为6.5-7。颜色有白、粉红、绿、淡紫、和黑等色,主要分布在缅甸的密支那地区。</p> <p class="ql-block">💎翡翠</p><p class="ql-block">产地:云南</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大理石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又称“文石”“苍山玉”,是一种颗粒变质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摩氏硬度2.5—5。纯大理石呈白色,杂质含量较高时,会现不同的纹理和颜色。我国大理石的主要产地在南大理,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产地:山东</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玛瑙 <p class="ql-block">💎玛瑙也作“马瑙”“马脑”等,是石英质玉石。接颜色分类可分为白玛瑙、红玛瑙、绿玛瑙。按条带分类,可称为缟玛瑙或缠丝玛瑙。按杂质或包体分类可分为火玛瑙和水胆玛瑙等。</p> <p class="ql-block">💎1.缠丝玛瑙</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 酱斑玛瑙</p><p class="ql-block">产地:墨西哥</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寿山石 <p class="ql-block">💎寿山石是指主要矿物组成为迪开石、叶蜡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质岩石,石质较软,摩氏硬度为2.2—3.1,具有色彩多样、质地细腻及可雕性强等特性。寿山石主要产于福州市北郊的寿山地区,是中国独有的名贵印石品种之一。寿山石品种众多,其中的田黄石温润凝滑,似凝固的蜂蜜,是寿山百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寿山石</p><p class="ql-block">产地:福建</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藏</p> 鸡血石 <p class="ql-block">💎鸡血石是一种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迪开石,因石中含有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摩氏硬度为2-3,是极富盛名的章料奇石。鸡血石最早发现于浙江昌化玉岩山,后又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以及贵州、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新疆等地有所发现。</p> <p class="ql-block">💎辰砂矿石</p><p class="ql-block">产地:贵州</p><p class="ql-block">中国地质博物馆蔹</p> 切磨成器 <p class="ql-block">💎“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玉器的制作流程,可以大致分为采玉、开眼、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诸多工序,每一项都需要专门的工具和技术完成。远古时期使用的工具有石片、石钻、砺石、竹管、麻线、动物筋和毛皮等,商代出现了青铜锯,砣机的发明也大大提高了治玉效率,是琢玉工艺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春秋战国时出现了铁质工具和以金属丝为弦的搜弓。而无论治玉工具如何变化,玉器制作的每个步骤几乎都离不开解玉砂的参与。</p> 开眼 <p class="ql-block">💎开眼是利用敲打锤击除掉璞玉表面的氧化层(俗称“玉皮”),使玉材内部所含玉质得以完全暴露的一种琢玉工艺。</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解玉 <p class="ql-block">💎解玉是将开眼后的玉料按照实际需求截割下来。新石器时代,一般是用皮条弓加水蘸解玉砂截割,称为“线切割”;有的玉料是用石片、竹木片加水蘸砂来回拉动截割的,称为“片切割”。</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钻孔 <p class="ql-block">💎钻孔有实心钻和空心钻两种方式。实心钻的孔径比较小,一般以黑曜石、石英等制成的钻头加解玉砂和水反复压迫旋转钻孔;空心钻所钻的孔径较大,钻孔的器具一般是竹管或骨管。</p> <p class="ql-block">💎</p> 打磨 <p class="ql-block">💎打磨是用砣机、砾石等工具将切割好的玉料琢制成型。打磨过程中,玉器上很多的切割痕迹会被磨去,只有少数较深的痕迹有可能被保留下来。</p> 抛光 <p class="ql-block">💎抛光是用兽皮或光滑竹片等工具将玉器表面磨亮,使其呈现出光润、细腻、柔和的视觉之美。</p> <p class="ql-block">💎</p> 纹饰雕琢 <p class="ql-block">💎玉器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与雕琢两个层面,造型考虑的是整体设计,雕琢注意的是细节表现。雕琢可分为平面线雕、浮雕、镂雕、圆雕等形式,是治玉工艺中最有技术性,也最能体现艺术价值的工序。</p> 线雕 <p class="ql-block">💎线雕可细分为单阴线刻、双勾阴线、斜刀碾扎、游丝毛雕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玉器的主题纹饰雕刻,不同的线条雕刻可以呈现出刚劲粗犷或精致柔美等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浮雕 <p class="ql-block">💎浮雕是一种通过减地或剔地方式表现立体效果的雕琢工艺,可分为减浮雕和剔地浮雕,减地浮雕只削减主体纹饰周边地子,所雕物象不高出器表面;剔地浮雕是将主体纹饰之外的所有地子加以削减,使得纹饰完全凸于器物表面。</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圆雕 <p class="ql-block">💎圆雕是一种立体雕刻艺术。早期圆雕多为人像、动物、植物等肖生题材,器型较小。两宋时期出现的山子,是浮雕、镂雕与圆雕相结合的产物,圆雕也达到了最高的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镂雕 <p class="ql-block">💎镂雕亦称“镂空”“透雕”,指将玉料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以突出玉器主体纹饰的一种工艺。镂雕方法主要有钻孔、锯切、琢磨等,宋元时出现了立体镂雕技术,明清时镂雕工艺臻于极盛。</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意匠巧作 <p class="ql-block">💎玉器传统上以质地纯净、色泽温润、造型生动、雕琢精细为审美标准,但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杂色玉材的巧作设计以及对玉饰品做进一步装饰的尝试。辽宋以来,巧作工艺开始流行。明清以后,金属镶玉、描金和硬木嵌玉工艺从宫廷发展到了民间。这类工艺虽然不是玉器制作的主流,但一直是玉器工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p> 巧作 <p class="ql-block">💎巧作又称“俏色”“巧色”。一些玉石带有天然沁色,玉工雕琢时有意保留部分皮色,使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巧妙结合,从而产生别致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审美理念。</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描金 <p class="ql-block">💎描金又称填金,指在玉器上事先刻好线的沟槽中压入金丝或填入金粉。描金工艺多施于白玉或青玉上,形成金玉辉映的华丽效果。</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镶嵌 <p class="ql-block">💎镶嵌是将一个物体通过粘接、包裹、内嵌等形式与另一个物体固定为一体的装饰工艺。玉作为一种备受珍视的美石,常与其他珠宝、贵金属、名贵木材等以镶嵌方式组合成一件工艺品。镶嵌工艺上古时代就已出现,不同时代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结语 <p class="ql-block">💎环太平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大洋洲和南北美洲曾先后出现使用玉器的古代文化,玉器风格各具特色,构成了一个大范围的玉文化圈,中国是这个文化圈中最重要的地区。中国玉文化经过了漫漫九千年的发展历程,玉器分布广泛,数量繁多,品类齐全,工艺精湛。典雅、美观的造型之外,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玉器还被赋予了信仰、礼仪、人格、思想、风俗等社会内容。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内酒构成了中国玉器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共同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塑造了中国玉文化永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中国古代玉器展,是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展之一,其实我已经多次观看,从2023年国博推出这个新的陈列以来,就想把它传递一下,但是总感觉“玉器”不好拍摄,由其是它的细节,不好展示,好样品种有些单调,其实我的感觉真的是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国博的这个“常设展”,用“玉器”这一单一的展品,向我们讲述中华文化的起源、变迁、传承,看到了“历经风雨又屹立不倒的祖国”的传统文化。从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到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肖家屋脊文化、再到陕北的石峁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无疑带我们穿越了近9000年,仿佛与古人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走在展厅里总能听见无数观展者的赞美声,我心里默默的赞叹不已,这些精巧的纹饰和繁复的雕琢,不知道他们在那久远的年代,是如何用工具制作出这些精美绝伦的玉器的。他们的匠心独运和巧夺天工,即使在今天也是一流的。这些古代的大师们在历史上最终只留下一个名字:“中国人”;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奇巧,玉器的继承发展始终与中华文明相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对于玉石,我没有研究,没有鉴赏力,只是退休以后喜欢上逛各地博物馆、看各类展览,逐渐喜欢上“玉石”是一种神奇的美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以、智、勇、洁。观玉,既享受视觉的盛宴,又通过玉的五德之意而修身养性;养心,养天地之浩然正气,心生儒雅文化之德气;玉石钟灵毓秀、品相温润、质地坚韧、色泽纯净,凝聚了天地精华,也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契合颇多。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玉制品令人眼花缭乱,让我们每个人在慨叹之余,都充满了自豪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当然这次观看国博的这个展览,有点小遗憾,1955年出土于湖北天门罗家柏岭的一枚“凤形佩”恰逢“出差”外展,没有能目睹真容,这件“凤形佩”被称为“中华第一凤”。异常精美,是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的代表性文物,此凤佩代表了肖家屋脊文化玉雕的最高水平,商代晚期妇好墓中的玉凤,在造型、风格、纹饰的雕刻手法上都与此佩极为接近。希望下次去国博参观时能遇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