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市地处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云南省省会。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别称春城。在主城区的市中心,有一处特别令人青睐的地方,也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被市民誉为城中碧玉的翠湖公园。</p><p class="ql-block"> 利用在昆明的半天闲暇时间,旅友们结伴来到翠湖,共同探寻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螺峰山下,最初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因水位下降而成了一汪清湖。公园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p><p class="ql-block"> 公园南眺碧鸡山,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馆相依。北瞰蛇山,与云南大学相邻,西南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相接。学府林立,书香萦绕。</p> <p class="ql-block"> 翠湖不仅风景秀丽,还有七百多年的开拓历史。因此,就有一池翠湖水,半部春城史之说。</p><p class="ql-block"> 在元朝以前,滇池的水位比较高,翠湖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周围因有稻田,菜园、莲池、被称作“菜海子”。在湖的东北方向,有九股泉水湧出,汇入湖中流向滇池,又名九龙池。</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义子,平西侯沐英镇守昆明。在修筑砖城时,将翠湖圈入城内,并作为王府后花园。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入滇,将菜海子填埋近半,扩建新王府,翠湖又成为了吴府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1918年,翠湖公园正式成立,园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茸和扩建,设施也逐步完善,翠湖终于成为了民众的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园占地22.1公倾,其中水体面积约15公倾,被誉为昆明城内的绿宝石。</p><p class="ql-block"> 公园由水月轩、莲花禅院、海心亭、九龙池、观鱼楼、竹林岛等景点组成,是一处集历史文化与园林艺术于一体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走进翠湖公园,穿过燕子桥,便来到了昆明八景之一的“翠湖春晓”。巨石上的碑文,由昆明园林专家石玉顺撰写,我国著名书法家李世俊亲书。</p><p class="ql-block"> 俩位老同学站在石刻的两侧,心情格外的愉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园正逢十一月中旬,已经进入了深秋季节。但此时的翠湖,不仅没有深秋的萧瑟于寒凉,却如同春天般暖意融融,温度特别的舒适。</p> <p class="ql-block"> 朝阳如梦中的精灵,悄然登上山峦,洒下满世界的温柔与期许。在这不期而遇的美好时刻,笑容可掬的美女,端坐在石头上,感受心跳与朝阳的节奏共鸣,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惬意与欣慰。</p> <p class="ql-block"> 翠湖春晓石刻,是公园里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一首乐曲,这部作品饱含了他怀念翠湖的真挚情感。</p><p class="ql-block"> 1934年,聂耳在阔别家乡昆明四年之际,写出了民乐合奏曲《翠湖春晓》。这首充满乡恋之情的动人乐曲,让世界聆听到了翠湖明媚的春天,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沿着南北路直行,便来到了湖心岛。在交叉路口,一座造型优美的八角楼映入眼帘,它是莲花禅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型设计,在建筑群中脱颖而出,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人目光。</p><p class="ql-block"> 八角楼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莲花禅院的总体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在八角楼前不远处,是莲花禅院的正门。禅院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为香火鼎盛的宗教场所。1934年,云南省主席龙云下令改建,先后做过空军俱乐部,城防司令部招待所,图书馆等。如今,里面已经被商用。</p><p class="ql-block"> 牌匾上的莲花禅院四个大字,由清廷钦差大臣、云贵总督林则徐题写。</p> <p class="ql-block"> 在湖心岛东侧,莲花禅院的对面,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水月轩。</p><p class="ql-block"> 水月轩的由来,源于云南曲溪富家子弟蒋楦。清光绪28年,他花钱买下了这块宝地,建亭阁,垒假山,种荷植柳,开办了水月轩照相馆。后来又建了营业性的电影院,成为翠湖的一处文化娱乐场所。建国后,水月轩原有的建筑荡然无存,但名字却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平坦的石板路上,望着四周建筑辉煌的楼台亭阁,内心对古人的赞美和敬意,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翠湖经过几百年的改造建设,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园林风光,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了这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公园,也是昆明市民心中的精神寄托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有两条长长的柳堤,呈十字形交汇于园心,把全湖一分为四。这两条堤坝,如蜿蜒的玉带,将翠湖的水域,巧妙地划分开,又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布局。</p> <p class="ql-block"> 连接南北水面的堤坝,是在清道光年间,由云贵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所筑,故得名阮堤。纵横东西的堤坝,是由云南督军唐继尧,于1919年所建,名为唐堤。</p><p class="ql-block"> 阮堤和唐堤的修建,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游览,也使翠湖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袁嘉谷是清光绪年间的状元,号屏山居士。他在翠湖写下了《翠湖堤上》一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翠湖绿树成荫,湖水碧绿的自然风光,以及双堤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 莲花禅院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仍然风采依旧。红墙绿瓦,庄严肃穆。虽然没有了昔日的旺盛香火,但其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了翠湖的永恒。</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门前的对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名扬天下。作者是清末文人凌士逸,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了翠湖的美丽风光与佛家禅意,被誉为景区楹联中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湖畔小径,蜿蜒曲折,沿途繁花似锦,各种鲜花竞相绽放。漫步在其间,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画卷之中,令人神清气爽,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阳光穿透薄云和树枝,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葱郁的树木,温柔的揽入怀中。</p><p class="ql-block"> 树影在水中轻轻摇曳,与镜头里的美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精致唯美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翠湖的秋天,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壮丽画卷。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色彩斑斓的树木,每一处都承载着季节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长长的湖堤,无尽的秋之美,每一刻都是诗,每一景都是画,抚慰着每一个观光人的心灵,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湖面清澈如镜,倒映着绿树和泛黄的树枝,交织出一幅充滿诗意的水墨画,为翠湖添了几分清冷和孤寂的美感。这种独特的静谧清幽,别有一番风情,让人目酣神醉。</p> <p class="ql-block"> 在翠湖公园里游荡,是停留在昆明的短暂时间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旅友们一边走,一边在互相调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每个人都仿佛年青了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 翠湖之美,首在其水,湖水清澈碧绿,好似一块温润的翡翠。微风拂过时,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倒映在水里的树影,如同天空飘落的羽毛,在水中悠然飘浮,如诗如画,美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 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汪曾祺,曾经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居住了七年之久,对翠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写下了《翠湖心影》散文,由衷的赞美了翠湖。</p><p class="ql-block"> 他在文章里写到:“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翠湖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像是一个心灵的绿洲”。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对翠湖的热爱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湖中的两只白天鹅,应该是一对夫妻。它们悠然游弋,水面荡起了层层波纹。这幅温馨的画面,是翠湖里一抹不可多得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白天鹅在翠湖安家落户,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也为游人带来欢乐和吉祥,这是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真实体现。</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情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场景与诗,是多么的吻合。</p> <p class="ql-block"> 秋风轻轻的吹拂,撩动着岸边的树叶,金黄色的叶片如蝶般纷飞,慢慢的飘落水面,也洒落了一地诗意。她静立湖畔,嫣然一笑,眸光中透出对秋日的喜爱和眷恋。</p> <p class="ql-block"> 湖水的四周,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翠湖的绿色丝绦,为其增添了婉约与灵动之美,特别的迷人。</p> <p class="ql-block"> 湖水碧波荡漾,眼前是豁然开朗,蓝天白云和树影倒映在水中,真是风景如画。难怪昆明人那么喜欢翠湖,外地人到此也流连忘返,翠湖就像一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女子,所有人都为之倾倒。</p><p class="ql-block"> 大文豪汪曾祺说:“没有翠湖,昆明就不能称其为昆明了”。这足以说明,翠湖已经成为了昆明的灵魂,只有到了翠湖,才算是真正到了昆明。</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健身的人特别多,有跳广场舞的,还有打太极拳的。有一位旅友受到了感染,也和旁边的老者一起,练起了形意拳。一招一式还真带劲,受到了大家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 秋风轻拂佳人裳,</p><p class="ql-block"> 杨柳更衣伴身旁。</p><p class="ql-block"> 鲜花绚烂如诗卷,</p><p class="ql-block"> 傲立湖堤情谊长。</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翠湖,色调变得柔和而温暖。荷花池里的残荷,叶子已经枯萎变黄,茎杆还静静的伫立在水面上,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大自然的节气变化,让人感叹植物生命轮回的无常。</p> <p class="ql-block"> 岸边盛开的美人蕉,叶片翠绿欲滴,花朵绚烂夺目,与残荷形成了鲜明对比。已经变黄的杨柳,也在展示着自己的靓装之美,和美人蕉倾力装扮翠湖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各类植物达到了近千种。其中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在花卉种植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鲜花绽放,为游客提供了赏花观景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身穿墨绿色裙子的旅友,对竹子情有独钟,在翠绿笔直的竹林前,高兴的留下了自己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墨绿色的衣服,与竹叶的翠绿交织在一起,既和谐又富有层次,成为翠湖里最柔和的一抹色彩,非常的有画面感。</p> <p class="ql-block"> 在清澈的水面上,一只小船悠然自得的划行着。船身轻轻的划过,留下了一道道的轨迹,仿佛是大自然的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画卷。湖面上树影婆娑,如梦如幻,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秋意浓浓的翠湖,五色缤纷。穿一件鲜艳的服装,让自己成为季节的画板,感受秋天的色彩斑斓,享受秋韵带来的喜悦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来到海心亭,从石刻上面了解到,海心亭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是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上建造碧漪亭,后改称海心亭。</p> <p class="ql-block"> 海心亭飞檐斗拱,造型精巧,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上下两层的窗棂,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显得古韵悠悠,是湖西的胜境。</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海心亭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亭上的匾联较多,经常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谈古论今。</p> <p class="ql-block"> 在海心亭的身后,还有一座亭子,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壮观,很有皇家园林风范。亭上悬挂着和风匾额,是游人赏景观鸥、放松心情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观鱼楼原是莲花禅院里的放生池,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由云贵总督阮元倡导并捐资修建。</p><p class="ql-block"> 观鱼楼是观赏湖中游鱼的绝佳之处,凭栏俯瞰,鱼翔浅底,红鲤成群。人在楼上看鱼戏,鱼在水中映人欢。</p> <p class="ql-block"> 海天观鹤亭是公园里的著名建筑。其所在的位置,不仅可以观鹤,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优美的景色,深受游客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亭子的周围,有多个亭榭,花鲜树茂,锦鲤无数。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每个楼台亭阁,都悬挂着楹联,撰书全部出自名人之手,文化气息非常的浓厚。</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文化的聚集地,也留下了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沈从文、冰心、朱自清、杨振宁、汪曾祺,梁思成、林徽因、华罗庚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珍藏在了翠湖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观鱼楼的整体建筑群,融合了廊、榭、亭、曲桥等元素,展现出浓郁的江南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深秋时节,湖中的残荷和岸上的翠柳,仍然把古老的中式古典建筑,映衬的古韵十足。</p> <p class="ql-block"> 各种古建筑鳞次栉比,非常的漂亮。亭榭通过回廊连接,穿行在其中,赏心悦目,倍感惬意无比。</p> <p class="ql-block"> 坐在凉亭和长廊里的市民和游客,听着悠扬的鸟鸣,闻着清新的花香,感受微风的吹拂,疲惫与烦恼瞬间消散,留下的只有内心的宁静和平和。</p> <p class="ql-block"> 翠湖位于昆明的市中心,由于翠湖的存在,却有了闹中取静,动静相宜的效果。一年四季,市民和游人不断的来到这里,享受翠湖从多个层面带来了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观鱼亭的入口处,有一副对联:“城市别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横批“荷静风恬”。写出了翠湖是繁华闹市中的难得之地。</p> <p class="ql-block"> 定西桥位于翠湖西门,是云南督军唐继尧修筑唐堤时所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站在桥下,追古抚今,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古桥横卧翠湖边,</p><p class="ql-block"> 波光粼粼映蓝天。</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烟随水去,</p><p class="ql-block"> 唯留诗意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滇池拍的,两位旅友没有去翠湖,而是前往滇池观鸥。她们意将照片放进美篇里,留作一个纪念。我欣然同意,能满足旅友的要求和愿望,这就是写文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翠湖,这一泓清澈的湖水,不仅滋养了昆明的文脉,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翠湖的双堤上面,不仅能观赏到古老的建筑和秀丽的园林风光,还能吸纳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更多的历史和名人传奇。这也是每个游人来到昆明以后,必去翠湖的原由所在。</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翠湖,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从遥远的北方,千里迢迢飞抵这里过冬,场面非常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雪白的红嘴鸥,在空中盘旋飞翔,或在湖边栏杆上停歇,人们竞相投喂,引起红嘴鸥的疯狂抢食,呈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感人场景。</p> <p class="ql-block"> 点击视频,便能观赏到红嘴鸥飞翔的壮观场景。</p> <p class="ql-block"> 当从西门走出公园时,感觉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园林风光,古老的建筑,名人的笔触和足迹,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翠湖的四季,各有千秋。我们邂逅在秋季,找到了那份触动心灵的美丽。最让人感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短暂的翠湖之行,不仅体验到现代文化与艺术的交融,还领略了文人墨客的诗意情怀,对翠湖的历史,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来访阅读,您的点赞关注或留言,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和支持,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文章里的所有照片,除唐堤一张来自网络,其余全部是本人和旅友手机拍摄。在此,对提供照片的旅友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