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看点:古神庙里的壁画

朱忠良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化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有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神庙、阿布辛贝神庙、阿斯旺菲莱神庙、埃德福神庙、科孟坡神庙的“埃及柱”,以及古老而神奇的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壁画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埃及故都卢克索(旧称底比斯),始建于3900年前的卡纳克神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也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因而,神庙</span>入口的塔门的高墙上、石柱厅的圆柱上、殿堂的墙壁上,都有与太阳神有关的装饰性极强的神秘壁画。</p> <p class="ql-block">主殿及石柱上镌刻的精美浮雕画,详细地描绘了古埃及的宗教生活和文化传统,还有法老的丰功伟绩,使这座古神庙显得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3400年前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的廊柱和墙面也都有壁画装饰,内容丰富,其中第一层柱廊左侧壁画描绘的是大船运送方尖碑的过程,右侧画着狩猎情形等。</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柱廊左侧的壁画是关于女王的对外贸易往来等,还有长有牛耳的女神的象形文字柱。右侧浮雕记载女王一生的华丽彩绘壁画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因废了自己的幼子自立为王而触犯众怒。在她去世后,她的继任者图特摩斯三世便开始清除她的痕迹,许多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雕刻被毁去,女王神庙遭到了严重的毁损。因此,女王神庙留存下来的浮雕壁画很不完整,尽管有的尚清晰可辨,但大多已漫漶不清,给人以浓浓的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色彩尚未褪尽,线条已开始模糊,留下了团团历史迷雾。</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第一大帝”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庙—阿布辛贝神庙存有较为完整的壁画,最有看头。阿布辛贝神庙开建于公元前1284年左右,直至公元前1264年完成,工程持续了20年。这组建筑群还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妮菲塔莉(或译成奈非尔塔莉)(Nefertari)的小神庙。神庙建立于此的目的是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亚宣示国威,并在该地区巩固埃及宗教的地位。阿布辛贝虽因建阿斯旺大坝而于1964年至1968年整体迁建现址,壁画也得以相当完整的保存。</p> <p class="ql-block">神庙多柱大厅的八根柱子上刻满了人头鹰身的荷鲁斯、人身狮头的狮身女神西芙等神明和神话故事,既显示拉美西斯二世对这些神明的崇拜,又显示这些神明对拉美西斯二世大帝的护佑。</p> <p class="ql-block">尽管图画看上去很“儿童”,但表现的内容却很深刻,比如手握生命钥匙的“安卡”,代表永恒与不朽,色彩犹存,在现代灯饰的照射下,显得古远而隽永。</p> <p class="ql-block">当然,阿布辛贝神庙为拉美西斯二世而建,自然少不了有关这位古埃及第一大帝的丰功伟绩。在多柱厅的墙壁上满是描绘拉美西斯二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壁画。根据库班石碑的记载,拉美西斯二世在他10岁就担任军队首领,年少便辅佐父亲,公元前1279年(此年代仍有争议)就已登基,在位67年。大厅里的巨幅浮雕壁画表现出了拉美西斯二世的非凡气势。</p> <p class="ql-block">大柱厅两旁神殿中的壁画更为精彩、丰富,充分表现拉美西斯二世大帝与诸神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不可忽视的是前厅门额上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圣船。在古埃及宗教仪式和神话中,圣船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桥梁。太阳神拉的圣船称为曼杰特(Mandjet),象征太阳在天空中的航行路径。拉每天乘着太阳船在天空中航行,保护人类,防止邪恶侵袭。夜间,太阳船称为曼塞克特(Meseket),穿越冥界,以示大帝始终得到诸神的护佑。</p> <p class="ql-block">壁画就是法老与诸神互动的故事。法老祈求诸神的护佑,就要敬神。反映宗教仪式场面就成了这座神庙壁画的极为重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向太阳神拉敬献,以换取代表永生的生命之钥安卡;向鹰头神荷鲁斯敬献,以换取永恒的王权;向鳄鱼神索贝克敬献,以换取战斗意志;向胡狼头的死神阿努比斯敬献,以得到保护和安宁等等场面,拉美西斯二世向诸神的敬献是那样的虔诚,谦卑。</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则是诸神赐福拉美西斯二世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形象看上去很“卡通”,场面却很庄重,从中透露出了古埃及人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游客也许并不熟悉古埃及史,对有关的历史事件也不见得十分了解,抑或对各神所起的不同作用也可能模糊不清,但这一切似乎并不妨碍他们对这些古老壁画的欣赏。</p> <p class="ql-block">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绕有兴趣地观赏这些雕刻于数千年前的古老壁画。</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菲莱神庙是现存最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是为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艾希斯而建。神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的尼罗河中的小岛上。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1980年,埃及政府将古迹迁建到菲莱岛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岛上。</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相信,女神艾希斯不仅掌管生育,还是所有人的庇护神,因而备受古埃及人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菲莱神庙建得很考究,壁画也很精彩,主要内容是诸神,特别是女神的生活和故事,线条细腻,人物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在前庭的东廊柱华丽的柱头上还隐约留存着女神哈特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埃德福镇的埃德福神庙,修建于公元前237年,主要供奉鹰头神荷鲁斯,因此也被称为“荷鲁斯神庙”。鹰神被认为是法老的守护神和王权的象征。因此,这座神庙的壁画多与荷鲁斯鹰神有关。在入口处两侧置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在高大的塔门两侧都雕刻着荷鲁斯及其母亲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庙内的大量的石刻绘画主要表现了鹰神荷鲁斯与掌管生死的赛特的战斗,包括赛特变身为河马的形象,以及荷鲁斯最终击败赛特的场景。这些壁画展示了荷鲁斯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权力斗争和神话战争的艺术表现;宗教庆典和仪式:如元旦时祭师将荷鲁斯的神像抬至庙顶,让神像吸收太阳能量的仪式等。这些壁画展示了宗教活动,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神庙的柱廊上也都刻有荷鲁斯鹰像和其他古埃及神话相关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埃德福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37年,但建造时间却跨越了近两个世纪。考古研究表明,这座神庙直到公元前57年才算正式完工,整整持续了180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神庙中可看到不同时期的影响。埃德福神庙营建时期,古埃及已经进入托勒密王朝,也是古希腊文明崛起之时。虽然,埃德福神庙仍然是古埃及的风格,但是在石柱、雕刻和顶台等细节之处已经受到了希腊建筑和罗马建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年,随着托勒密王朝的灭亡,埃及被罗马帝国吞并,成为其一个行省。罗马统治时期,古埃及的传统宗教逐渐式微,埃德福神庙也未能幸免于历史的巨变。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禁止包括荷鲁斯崇拜在内的所有多神教仪式,并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该法令使得古埃及宗教文化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埃德福神庙也因此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的传播对埃德福神庙造成了显著的破坏。神庙内许多精美的铭文和浮雕遭到基督徒的破坏,在多柱式内殿,许多雕刻被凿掉,而天花板因基督徒在神庙内生火做饭而被熏黑,留下永久的痕迹。神庙的许多壁画也在这一时期被破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埃德福神庙渐渐被荒废,被掩埋在沙漠之下达千余年。直到1798年,拿破仑的远征军到来,发现了神庙塔门的顶部。1862年,法国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开始发掘神庙。经过多年的努力,埃德福神庙终于重见天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壁画遭人为破坏的痕迹也就成了历史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科孟坡(Kohnob)在古埃及语中是“金城”的意思,位于埃及尼罗河畔的一个小镇,靠近阿斯旺北部,因科孟坡神庙而闻名。这座神庙同时祭奉鳄鱼神索白克和鹰神荷鲁斯,又称双神庙,是在公元前150年由托勒密六世兴建的。一座神庙,两个入口,紧紧的连在一起,科孟坡建筑宏伟,壁画精致,这种布局在古埃及建筑中较为罕见,使其功能性和象征意义都非常独特。</p> <p class="ql-block">庙门右边残缺的墙基上满是浮雕,先是3位人像,然后是一排整齐划一的竖线分隔开的浮雕象形文字,像连环画,一幅连一幅,这些图形构图相同:右边一位女性立像,左边是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走兽飞禽,左右竖线隔开,竖线内是浮雕象形文字。墙体上边横线隔开,右侧横线上还有残缺的零星浮雕。矮墙上的女性浮雕和象形文字的互补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庙内的浮雕壁画也很精美,壁画的内容主要是描述神与法老的互动仪式,以及法老的狩猎和战争等场景,这些艺术作品极具考古价值,也展现了古埃及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鹰神向国王加冕图是科孟坡神庙中最著名的壁画之一,描绘了鹰神荷露斯向国王加冕的场景,象征着神圣的王权转移。这幅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异域文化特色著称,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和神秘色彩。壁画中的图案和文字相结合,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很强的历史记录性。</p> <p class="ql-block">不少廊柱浮雕还相当完整,布满了关于神的图案和铭文,有国王对神的崇拜仪式﹑狩猎﹑宿营﹑攻城﹑凯旋归来等等场面,把对法老的颂扬放在突出位置。</p> <p class="ql-block">鳄鱼神索贝克(Sobek)在古埃及宗教中被视为掌管生命、死亡与复活的神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循环。索贝克也是这座神庙壁画的主题之一。</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座神庙的浮雕壁画的内容还包括古埃及的医疗手术记载等历史记录,这些浮雕为今人深入了解古埃及历史文化提供了史料,显得特别珍贵。</p> <p class="ql-block">经过数千年的沧桑巨变,这些古神庙已不完整,有的甚至近似于废墟、遗址,但高墙及石柱上留存的古老而神秘、似画似文的浮雕依然散发出极强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来此驻足凭吊。</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称的“壁画”实际上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浮雕画的统称。这种“壁画”早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就开始在古埃及的墓室、神庙和宫殿的墙壁上出现。到了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55年至公元前1650年,壁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而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69年,壁画艺术继续发展,特别是在第18王朝和第19王朝时期,壁画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它们是神庙的装饰,更是神庙、法老、古埃及历史的记录,历经数千年而得以幸存,实在难得。</p> <p class="ql-block">埃及神庙中的“壁画”是古埃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埃及人在美术和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古埃及壁画在艺术技术和表现手法上也表现出极高的水平。壁画使用大胆的颜色和简洁的线条来表达场景和人物,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古埃及人的审美观念,也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埃及神庙中的壁画不仅是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独特视角。(背景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