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名人录》(古代人物)‍钱谦益:风雨飘摇中的复杂人生

金石視點

<p class="ql-block"><i>编者按】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除了已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钱氏家族人才“井喷”,背后谜底是什么?就是《钱氏家训》。</i></p><p class="ql-block"><i>我们将推出《钱氏名人录》,介绍钱氏家族的代表人物。</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钱谦益:风雨飘摇中的复杂人生</b></p><p class="ql-block">在明末清初那个风云变幻、山河震荡的特殊时代,钱谦益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了一位极具争议却又无法忽视的人物。</p><p class="ql-block">钱谦益于1582年10月22日出生在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绛云老人,学者尊称他为虞山先生。</p><p class="ql-block">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钱谦益高中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由此踏上仕途。天启年间,他参与《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展现出扎实的史学功底。崇祯时期,钱谦益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在这一时期,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醉心于藏书,崇祯末年特意修筑绛云楼用以珍藏书籍,这座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珍贵典籍,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一大盛事。</p><p class="ql-block">初入官场的钱谦益,满怀壮志,试图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然而,明朝末年党争激烈,政治局势错综复杂,钱谦益深陷其中,仕途波折不断。他在不同政治势力间周旋,虽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但更多时候是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挣扎。</p><p class="ql-block">尽管政治上不顺,钱谦益在文学领域却声名远扬。他博学多才,工于词章,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见解,成为东南文坛的领袖人物,主盟东南文坛长达数十年之久。钱谦益主张诗要有本,强调诗歌应源于真实的情感与生活体验。他反对严羽的“妙悟说”,认为诗歌不应单纯追求空灵玄妙的境界,而应扎根于现实,反映社会人生。</p><p class="ql-block">在钱谦益的文学理念影响下,他的诗作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早期作品多描绘个人的仕途感慨与生活琐事,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而随着明朝局势的日益严峻,他的诗歌开始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p><p class="ql-block">明朝覆灭后,钱谦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最终,他选择在清朝任职,这一决定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指责他丧失气节,背叛明朝;也有人认为在乱世之中,他或许有自己的无奈与考量。在清朝为官期间,钱谦益虽身处高位,但内心始终纠结矛盾。他对前朝仍怀有眷恋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时有体现。</p><p class="ql-block">钱谦益一生著作颇丰,留下了《初学集》《有学集》等诸多作品。这些文集不仅收录了他大量的诗作,还包含了丰富的散文、书信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复杂的心路历程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p><p class="ql-block">晚年的钱谦益,远离官场纷争,隐居乡间。此时的他,回首一生,想必感慨万千。曾经的政治抱负、文坛荣耀,以及那些争议与是非,都成为了过往。他在宁静的乡居中,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试图在文字中寻找内心的安宁。</p><p class="ql-block">钱谦益的一生,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一生。他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徘徊,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浮。尽管他的行为和选择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成为了研究明清历史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也让后人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