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河县马帮古城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红河县县城东门街, 由东门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均建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该建筑群是红河县保存最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建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被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2003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马帮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迤萨马帮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在东南亚一带有着较大的影响。整座古堡在一九三七年开始建筑,一九四四年竣工,耗时七年,占地面积五百八十四平米,建筑面积九百八十平方米,包含八个天井和四十四个房间。</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群不仅是红河县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好友往来的历史见证,还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魅力。这些建筑展示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如明清式的四合院、法式的洋楼、中西合璧的庭院等,展现了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马帮古城景区包括东门城楼、姚肇宗宅院和钱万兴迷宫大院等,姚肇宗宅院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而钱万兴迷宫大院则展现了中西合璧与独特设计的结合。这些建筑不仅规模宏伟,而且装饰精美,如雕龙画凤、山水花草等,展现了历史的瑰丽。</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东门城楼、姚肇宗宅院、钱万兴宅院等景点。红河县博物馆馆舍更是翘楚,馆址位于“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之“姚初院”和“钱二官院”内,设置了以“山城崛起”“马帮商号”“马帮商人”“跨国经商”等八个单元的展区,彰显了侨乡人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民族团结、商海拼搏,厚德守城、天下为公的马帮精神。</p><p class="ql-block">马帮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游客探寻中西建筑文化、马帮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目的地。景区以马帮文化为主题,拥有保存完好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充满历史韵味,独特的城堡式和庭院式民居,被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马帮古城总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古城俯瞰</p> <p class="ql-block">姚初大院</p><p class="ql-block">姚初大院建于1937年,建造者为马帮巨商姚肇宗,房屋设计为法国设计师。由于近代史中,法国在滇东南经营滇越铁路,使得当时富商们建房子的时候都受到法国建筑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姚初大院,其浮雕、装饰图案都有英、法国家的建筑样式。姚初民居四合院与东门城楼相连,从1937年开始建设,历经7年,于1944年竣工,占地面积584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其房屋为中西式三层三进四合院跑马转角楼,瓦顶砖墙,外观成方形碉堡状,周围砖包土基墙,阳台处设防御射击孔,其建筑利用陡坡地形灵活多样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坚固稳重,俗雅紧凑,大门顶所装饰图案按英、法等国家的建筑式样,设有"钟表""十"字等立体图形,无彩绘,用水泥灰色沟缝制作,其建筑格局以天井和两边厢房为水平,倒厅一排五间低于天井,正堂的三间两耳则高于天井,房屋整体风格以法式建筑风格为主,内部建筑却属中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红河县博物馆的姚初大院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民居,建于1937年,由马帮巨商姚肇宗所建,受到法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姚初大院不仅是红河县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红河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和建筑史发展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红河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序言</p> <p class="ql-block">马帮商人简介</p> <p class="ql-block">马帮第一代老板之一孙重</p> <p class="ql-block">姚肈宗住宅</p> <p class="ql-block">姚肈宗简介</p><p class="ql-block">姚肈宗是红河县迤萨镇的首富,也是马帮杰出代表之一,姚肈宗出生日期:1900年3月逝世日期:1967年1月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姚肈宗16岁便跟随父亲的马帮下坝子,在青年时代于商海中历练成长,凭借其慷慨豪爽的性格和开朗的胸怀,在商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任,成为实力雄厚的大老板。</p><p class="ql-block">社会贡献</p><p class="ql-block">公益事业:姚肈宗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倡议并带头捐资建盖东门城门楼、西门城门楼、北城门以及文星阁等公共设施。</p><p class="ql-block">教育事业:他倡仪捐资建盖文庙大门前新教学楼一幢,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条件。</p><p class="ql-block">环境保护:姚肈宗还倡仪捐资棚围大观塘畔,并个人出资雇人栽培松柏、万年青树,美化了当地环境。 </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姚肈宗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还积极回馈社会,为红河县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钱二官大院</p><p class="ql-block">钱二官是红河县瓦扎(今嘉荫乡)第26代土司钱俊的弟弟,故称钱二官。他的真名是钱万兴。在1874年所生的他,因为他的父亲和兄弟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入狱,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就是钱万兴和他的妹妹两个人还需要生活,于是他们在石屏马鞍山避难。</p><p class="ql-block">家庭纠纷平息后,钱万兴回到了家乡。这时的他已经长大成人了,而当时迤萨马帮正在老挝、泰国和缅甸做生意。因此,他也没有多想就加入了他们,常年在“走烟帮”和“下坝子”的商业路线上旅行。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实现了年轻时的致富梦想。致富后,他在自己的出生地塔龙村建造了两座有中西墙的四合院。同时,当地的塔龙寺和小学都是由他带头捐赠的,最终让偏远的他龙村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据《红河县志》记载,1913年,朱德奉命带领部队禁烟,从建水渡红河至瓦扎,朱德带兵经过塔龙村时,看到塔龙村的大砖房屋檐下悬挂着许多金字碑,而钱万兴建造的两座大房子更具特色,于是命令部下:“此为文化之邦,必宜秋毫无犯。”当时,朱德的禁烟活动钱万兴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了。他跟随朱德手下的一名营长前往瓦扎积极开展活动。由于他是当地人,具有第二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他很快清除了群众在瓦扎地区种植的鸦片苗。钱万兴因其禁烟功绩获得了朱德题写的匾额。在家乡塔龙村,钱万兴还积极投资办学,修建了塔龙文庙(也是一所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p><p class="ql-block">钱万兴作为伊萨有影响力的马果头之一,在致富后盖了房子并开始上学,并积极参与朱德领导的瓦扎禁烟活动。他的贡献一直被记录在伊萨的历史上,尤其是钱尔官在伊萨东门街建造的“迷宫”,现在已经被政府修复,成为伊萨古城旅游的亮点之一。人们更加尊重和怀念钱万兴生前的所作所为。</p><p class="ql-block">仅钱万兴一人就建造了四栋房屋,其中一栋位于伊萨东门,一栋位于大寨街,两栋位于塔龙村。还有姚初、罗正他们的房产也是非常多的。</p><p class="ql-block">如今马帮古城也变成了旅游景点,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古城门口人们就可以看到高大的建筑,走在石板路上都可以仿佛听到了马蹄声和铜铃声。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门大街,整个古建筑群共有120多个房间,建筑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由六个单元建筑组成。马帮古城上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这座古城见证了商队文化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个时期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2013年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门石缸</p><p class="ql-block">红河县东门石缸,即东门坡石缸,原址位于 古镇东门坡脚、马帮历史文化街区一侧 ,建于民国中期,是继西门石缸之后由东门马帮老板叶文炳之母倡议,东门一条街妇女捐资所建。这些石缸条石砌筑,坚固美观,与古镇景观融为一体,被老一辈迤萨人津津乐道。20世纪70年代因扩建街道被拆除,后于2023年8月在新址——东门城楼下方的万年青树下重建并交付使用。</p> <p class="ql-block">石缸里清澈见底的水现还在饮用</p> <p class="ql-block">马帮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红河县博物馆和马帮古城把人们带入了马鞍文化,愿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大团结,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2025.02.23制作于云南红河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