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驿站一一吐峪沟古村

小叶聊旅游#2

<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夏日一个周未,爱人的叔叔一家到访,借机正好带家人一起到吐峪沟古村看看,车从县城出发,走连木沁,苏巴什对,穿过连心路,在吐峪沟西边山崖路边的大拐弯处停下了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这里,可俯瞰吐峪沟峡谷全部景色,巍峨的火焰山下,吐峪沟如诗如画,古村,绿洲,田野交错辉映。沟谷两侧的崖壁如刀削斧劈,赤红色的山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燃烧着千年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沟底蜿蜒的溪流潺潺地流淌着,滋养着两岸的葡萄园与杏树林,正午烈日当头,在阳光照耀下,吐峪沟谷底绿意与火焰山荒凉完美交织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生命力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吐峪沟,这是一个名字听起来平凡,但却是丝绸之路上为数不多承载了千年文明的独特地方。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驿站,更是除敦煌外唯一的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化交汇的宝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沟谷,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到处都流淌着千年文化的血脉,浸润着千年文明留下的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吐峪沟千佛洞,是中国佛教石窟典范,它早于敦煌莫高窟。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鄯善县高昌故城东约15公里处,为高昌最早的石窟。</p><p class="ql-block"> 它凿建于火焰山东段吐峪沟两岸,现存编号共46窟,其中仅有9个窟留有壁画。其窟形可分为方型窟、中心柱窟和纵券顶窟。方形窟以其窟顶形式,又可分为平顶式、覆斗式、穹庐式。</p><p class="ql-block"> 石窟类型有支提窟、毗诃罗窟和讲经窟3种。以禅窟和讲经窟数量最多,计37个窟,且分居于礼拜窟左右,与克孜尔石窟布局相似,反映了中国早期石窟特征。</p><p class="ql-block"> 吐峪沟石窟的壁画大部剥落严重,较能辨其内容的第44窟中,正壁和两侧壁上均绘一佛二菩萨。本生故事画较为清晰,计每壁各有1组7幅画,每幅画旁有汉文题记。尚可辨认的壁画内容有:“羼提婆利忍辱截割手足”、“摩钳太子求法赴火”、“慈力王施血饮五夜叉”、“萨□那太子舍身饲虎”和“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尸毗王割肉贸鸽”等。</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这里曾是古代高昌国的一部分。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曾提到“丁谷寺”,正是吐峪沟中的一处佛教圣地。玄奘西行取经时,曾在此驻足讲经,留下了“丁谷寺”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吐峪沟,佛塔林立,石窟寺中壁画绚丽,僧侣诵经声回荡在沟谷之间,仿佛天地间都充满了神圣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当年的吐峪沟乃人间仙境。《西州图经》有如下描述:“在吐峪沟中有随山势展布的重重寺院,它们背依危峰,下临清溪,四周绿树掩映,佛寺、禅院密集,佛乐飘飘难见日月,烟火不断、游僧云集,人行沟谷深处。”</p><p class="ql-block"> 丁谷寺依山而建苑若飞鸟,石窟层层叠叠,仿佛镶嵌在山体之中。尽管岁月的风沙侵蚀了它的外表,但那些残存的佛龛,与壁画依然散发着古老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石窟的墙壁上,依稀可见精美的壁画,描绘着佛陀的故事与飞天仙女的舞姿。那些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看着残垣断崖,丁谷寺遗址上部分的残存依然令人震撼。那些未被带走的壁画碎片,依然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佛龛中的佛像虽已残缺不全,但那份庄严与慈悲依然令人心生敬畏。站在寺前,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僧侣们的虔诚与信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领略四大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吐峪沟文明。</p> <p class="ql-block">  然而,吐峪沟的辉煌并未能永远延续。近代以来,这片土地经历了太多的劫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吐峪沟成为了西方探险家的“猎场”。日本人、德国人、英国人、瑞典人纷纷来到此地,以“考察”之名,行掠夺之实。先后橘瑞超,大谷,冯.勒柯克,斯坦因,斯文.赫定等到过这里,并进行盗掘式考察,带走许多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他们以学术盗宝方式带走了大量的壁画、经卷和文物,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石窟寺。那些精美的壁画大多被切割带走,石窟寺的墙壁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曾在文物局工作人带领下进入石窟,站在石窟寺前,看着那些残破的墙壁和空荡荡的佛龛,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那些被带走的文物,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成为了流落他乡的展品,而吐峪沟却只剩下残破的遗迹。这种文化的断裂与遗失,令人痛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  即便如此,吐峪沟并未非万劫不复。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沟谷中的葡萄园与杏树林被精心打理,成为了游客们流连忘返的田园风光。那些残存的石窟寺和佛塔也被保护起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走进吐峪沟的村落,可以看到村民们用传统的技艺制作葡萄干、编织地毯,他们的笑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厚重,还有现代生活的活力。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维吾尔美食,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吐峪沟的文旅融合不仅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它的历史与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人学者来到吐峪沟采风、考察,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片土地的魅力,让吐峪沟的故事传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元与包容。这里是佛教的圣地,也是伊斯兰文化的沃土;是摩尼教的传播中心,也是祆教的遗迹之地。四大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吐峪沟文明。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使得吐峪沟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加上赤红色的山体、清澈的溪流、绿意盎然的葡萄园,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风光的追寻者,都能让您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站在吐峪沟的沟口,回望这片古老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期待。吐峪沟经历了千年的辉煌与劫难,如今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重新焕发了生机。它的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铭记,它的未来也值得我们期待。</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未曾到过吐峪沟,那么请一定要来一次。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年文明的厚重,也可以体验到现代生活的活力。吐峪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正等待着你的探索与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