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12月17日随团旅游来到西双版纳,在勐泐大佛寺景区看到火殃簕花开,非常美丽,引人入胜。火殃簕,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为常绿肉质灌木,形态像柱状的仙人掌,具有美丽的斑纹。常三棱状,高3-5米,直径5-7厘米,上部多分枝;棱脊3条,薄而隆起,边缘具明显的三角状齿。火殃簕的花比较小,很不显眼,但火殃簕挺拔的肉质茎和顶部浓密的像皮革一样的大叶子,四季常青。蒴果三棱状扁球形。种子近球状,平滑。花果期全年。火殃簕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高温,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土。其繁殖方式为插枝繁殖。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中国南方常作绿篱,并有逸为野生现象,北方多于温室栽培。全株入药,具散瘀消炎、清热解毒之效。火殃簕肉质茎上有锐刺,另外茎中白色乳汁有毒,尤其不能入眼,因而在家庭培养中,应注意放置地点要适当,以避免儿童和老人扎伤中毒。该植物传统上种植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的活围栏中,有助于排除牲畜和其他动物;标出土地边界;同时还提供一系列药用和其他用途。该植物具有杀虫特性。火殃勒在风水学中被视为一种吉祥植物,象征着保佑平安和辟邪。在风水学中,火殃勒等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纳吉、旺财、挡煞、辟邪、除恶等神异功能,能够改善家庭风水,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并具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