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友昵称:张兴容</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41280083</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游学圈三周年华诞,回顾我入圈近三年获益盛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的旅行已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切切实实把书本知识与大自然天地联在一起,每次旅行收获体会更深刻,知识升华更迅速。</p> <p class="ql-block"> 扬州偏居江南一隅,既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美称,又享“中国运河第一城”荣誉。灵动的山水闻名遐迩,而为深度了解扬州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景观,2023年10月我和家人专门到扬州的两个园林纪念馆逛了逛。史可法纪念馆和扬州八怪纪念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p> 史可法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扬州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近代历史中经历过动荡和挣扎。这里曾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兵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顾炎武的诗“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见证了史可法与扬州人民坚韧不拔和不屈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史可法纪念馆是一座前园后宅式的园林式纪念馆,位于扬州河畔梅花岭下。我们先登上梅花岭,这里环境优美、古树山石错落、银杏参天、四季花木怡人。尤其是冬日寒梅虬劲、香溢池水,或端坐亭内,或漫步池边,此时“千朵梅花满池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诗情画意顿时涌出,令人陶醉其间。</p> <p class="ql-block"> 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在攻陷北京后史可法孤军坚守扬州城,兵败后被杀,扬州被屠城十日。这一历史在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有记载,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梅花岭下。</p><p class="ql-block"> 墓分地面和地下建筑两部分,墓周围绕以短墙,墓前立“史忠正公墓”石碑,墓之左右各辟圆门,上嵌“梅花岭”石额。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清同治九年重建。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p> <p class="ql-block"> 从梅花岭下进入后面的宅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祠堂对联为扬州知府谢蕴山所撰“一代兴亡关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正中供奉1985年为纪念史可法殉难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干漆夹像。</p> <p class="ql-block"> 两侧橱内陈列有遗物玉腰帶、象牙印章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厅再往后走可以看到炮房、碑刻长廊以及郭沫若先生親笔书写的“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峩庙貌甚堂堂。梅花岭下遗香在,火贡何时返故邦”。</p><p class="ql-block"> 现在史可法纪念馆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及这里,他说“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衣冠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我们离开这里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有同样的感受。</p> 扬州八怪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扬州不仅历史悠久且人杰地灵、文化渊源流长,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扬州八怪指的是名闻天下的清康熙、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画家群体,由于他们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画派不相融合而被称为“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观念的转变,这“怪”名也已由贬变为褒了。</p><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前宅后园式园林纪念馆,前部由大雄宝殿(主厅)与两旁的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馆组成“U”型结构,后部系花园式园林。我们走进楠木大殿就见两副抱柱楹联。其中一副是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的“二月花”比拟新颖独特、与众不同,达到标新立异的境界,而“三秋树”喻指遗词造句要务求精简练达,体现了郑板桥乃至八怪的艺术思想。</p> <p class="ql-block"> 正厅和偏房之间的院子里放着一口特大的铁锅为清代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大殿构架多为楠木制成,其梁架很有特色。柱顶做卷杀,呈覆盆形式;梁架全部露明造;正中缝作抬梁形式,为月梁形制;山面为穿逗式。建于明代,具有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有十五尊“八怪”雕像,或站或坐。他既表示了扬州八怪这个画家群体由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组成,又有华岩等七人因画风接近也一併列入。</p><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在美术史上称为“扬州画派”,而扬州画派的奠基人是明末清初画坛巨擘石涛。石涛(1642一1707年),是中国美术历史上著名的绘画艺术理论家、绘画实践革新者,叠石造园大师。扬州何园的片石山房是他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之为“人间弧本”。我们专门去何园游览了“片石山房”。</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两旁的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馆收藏了他们的代表作175件。这些作品绘画或工或写,情趣横生、形神兼备、耐人寻味,其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传统的保守派有力的冲击,对后世的画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虽是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却各有千秋,其中罗聘年纪最轻、年辈最晚。罗聘年轻时随其父到扬州拜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为师。其画兼擅众长“自辟蹊径、别具一格”而被称之“五分人才、五分鬼才”。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著作得以传之后世,且与其妻、子创立“罗家梅派”使“扬州八怪”传承创新、后继有人。为了解“罗家梅派”,我们特意去了徽州呈坎他老家寻根找源。</p> <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的作品不仅画得逼真,而且诗配画一针见血、恰到好处。如这个郑板桥的“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热,卧吹箫管到扬州”。</p> <p class="ql-block"> 又如晴江居士的“节近端阳大雨风,登场二麦卧泥中。钟馗尚有闲钱用,到底人穷鬼不穷”。</p> <p class="ql-block"> 来到后园首先看到的是金农寄居室,这里经修复重现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金农寄居室和原西方寺一起成为扬州八怪纪念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金农寄居室以东是个园林,园内除了有千年古银杏外还有假山点缀、池塘环绕。</p> <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深远地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先后出现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无不获其裨益。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在庆祝游学圈三载华章之时回顾去扬州游览两个园林纪念馆之经历,见证过去以脚步丈量山河诗意的每次难忘行程,更加感谢游学圈。展望新年到来的游学圈必将是“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