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20 7组成员困惑及解决策略梳理

汇鑫街道中心幼儿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一: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及区域材料投放后的支持与推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托班幼儿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投放的材料怎么让幼儿持续性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托班幼儿发展特点是感官探索、动作发展、语言萌芽和社交初步形成,所以材料的选择需要符合他们的发展需求,应该考虑安全性、适龄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比如大肌肉运动类的材料,如软积木、爬行垫这些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感官探索类的材料,比如不同材质的布料、沙子、水可以刺激他们的触觉;建构类材料如积木、磁力片等培养创造力;角色扮演类的玩具,如厨房玩具、医生套装有助于社交和语言发展;艺术类材料,如蜡笔,手指画颜料可以激发创造力;还有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帮助认识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②关于材料的投放,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兴趣,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区域活动的玩法,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点的材料形式投放,不局限于教材,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一些材料投放以后,幼儿的兴趣点较低,如何引导幼儿持续性开展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①明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是否具备前期经验,投材料后,可简单介绍基础常规的玩法。幼儿后期可能会在玩的过程中有创新玩法,教师根据幼儿兴趣点调整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②结合主题,教师引导、同伴互动和记录展示来保持兴趣。比如定期调整材料组合,添加新元素,或者将材料与季节、节日主题结合,保持新鲜感。提供开放性材料,如纸箱、纽扣等,可以多种用途激发创造力,分层投放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二:如何看待幼儿重复性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重复游戏在幼儿阶段很常见,比如反复推倒或者一遍遍读同一本绘本。《评估指南》提出,要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看似重复的游戏,实则蕴含很多的发展机会,幼儿真是天生的学习者,一遍遍的重复是有意义的。教师发现幼儿重复游戏时,不打断,可记录重复频次和时长,通过录视频观察对比、倾听幼儿表达来了解幼儿重复游戏背后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三:幼儿重复性游戏中,教师如果想达到自己的观察目的,如何引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在实际观察中,需要有观察目的,希望幼儿能持续玩下去,有提升,但是有的有时候幼儿容易出现重复游戏,如搭小车,某幼儿上学期搭建的是小车,这学期还是搭建小车,即便换了区域、换了材料,此幼儿还是会继续搭建小车。此时教师应通过倾听幼儿了解幼儿重复游戏的原因,是基于兴趣还是对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缺乏经验,根据原因决定下一步做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①我们应该正常看待幼儿的重复游戏行为,看似重复的游戏,实则是幼儿另外一种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②游戏中的介入可以以角色融入代替直接干预。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模仿幼儿行为并适当延伸。或者提供与当前材料相关的新材料,观察幼儿是否会拓展重复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③记录重复中的差异点,关注重复行为中的细微变化,如搭建顺序调整,角色对话新增词汇等,都可能反映发展突破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四:幼儿对隔壁班材料的兴趣超过对本班材料的兴趣,导致对本班材料兴趣不高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首先我们应理解幼儿兴趣转移的本质:一方面幼儿对陌生材料的好奇是认知发展的自然表现;另一方面隔壁班的材料可能具备更开放的玩法。我们可以分不同情况来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隔壁班材料与本班材料不同的情况:①反思本班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否有一定难度,幼儿缺少玩的经验,教师在分享环节可给予经验的支持。②在不干预幼儿玩隔壁班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引导和互动,重新激发幼儿对本班材料的兴趣,比如用平行游戏法或者开放式提问鼓励探索本班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隔壁班材料与本班材料相同的情况:可以鼓励幼儿“大带小”,如同样是积木区,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动小班幼儿搭建,一方面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提升游戏经验,另一方面可帮助大班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五:搭建游戏中出现幼儿搭建半成品就放弃了反而加入别人游戏的行为,如何看?教师怎么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干扰,经常放弃自己的游戏去加入别人的游戏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倾听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放弃游戏加入别人的原因是材料问题还是同伴影响。另外教师还需要长时间观察此类幼儿,是每天都会放弃自己的游戏还是只某一次被同伴吸引,可以持续观察看孩子游戏的关联性,再继续倾听幼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六:幼儿的回答与教师提问无关时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提高教师引导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接纳式回应,先肯定幼儿的回答动机,再自然转移焦点。例如:教师问:“今天下雨了,小蚂蚁会怎么回家呀?” 幼儿答:“我昨天吃了草莓蛋糕!” 教师回应:“草莓蛋糕听起来真美味!你猜小蚂蚁会不会也喜欢甜甜的食物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可关联的词汇,重新建构新问题。如教师问:“你怎么帮助摔倒的小朋友?” 幼儿答:“我爸爸的车是红色的!” 教师延伸:“红色代表温暖和勇敢,如果你开红色小车去帮助他,会怎么做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优化提问设计,将封闭式提问转变为开放式提问,给幼儿回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接纳幼儿的“答非所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七:对于活动中不爱发言的幼儿教师如何进行师幼互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幼儿不爱发言的原因有可能是性格内向、语言能力弱、害怕出错、自身经验不足以理解教师提问的问题。教师通过自身对幼儿的了解,选择用动作或者眼神给予幼儿安全感;语言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变换问法,提问相对封闭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发言;对于幼儿偶尔的发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八:如何调动个别一直以来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倾听幼儿,了解幼儿内心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发现幼儿闪光点并放大,增强幼儿自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每个幼儿的情况不同,灵活调整活动体现层次性。</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明君</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盼盼</p><p class="ql-block">终审:赵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