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小平《汉字趣解》(64)

'黄小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4px;">中国汉字的独到魅力</b></p><p class="ql-block"><b>-——读黄小平的《汉字趣解》有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赵悦雯 </b></p><p class="ql-block"> 近几日拜读了黄小平先生的《汉字趣解》,从黄小平先生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黄小平先生对文字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了黄小平先生的文字,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不同于外国词汇,比起那些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中国的汉字从形体上就有一种独到的魅力。每一个字单独拆解都是一种行为,一件事情。一个个汉字的组成就宛如一幅画流入人的脑海,每一部分都饰演着自己的角色,让这幅画生动形象。就拿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芯”这个字来说,黄小平先生的评价深刻的触动了我,“草木也有心”。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一些伟大而有意义的中国艺术作品里都缺少不了植物的修饰与辅助,中国对于绿水青山的情怀,绵绵不绝,悠长不断。而中国文字也很好的运用了对于生灵与自然的联系,在中国文字发展的字里行间中,展现这种独到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魅力离不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华文明的缩影,从甲骨文到现代简化字,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的进步。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些生活哲理。就比方说黄小平先生在交际篇里面的最后提到的一个字“们”——“每个人都是你的成功之门”。中国在“团结”二字上,有着超出其他国家远没有的坚定意志。而这并非只是因为中国人单纯的朴实,相反,中国人有着极大的智慧,早就发现了人有无限可能的事实,也往往明白机遇与成功是离不开他人帮助和支持的,因此社会大多都是“我们一起”,而非“我”孑然一身。</p><p class="ql-block"> 坦白来说,在读过黄小平先生的《汉字趣解》之前,我对汉字的印象早已淡漠。当然中国当下在教育方面依然坚持着让孩子们领略到汉字的内涵,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和自身知识的增长,以及这快节奏的社会时代,我们逐渐忘了汉字的魅力。直到今天静下心来认真读了黄小平先生的《汉字趣解》,我仿佛回到那年梧桐树下的校园里,和其他的孩童与老师一块儿用梧桐树叶拼凑汉字,努力去理解汉字的魅力和内涵。读完后我又蓦然回首,感觉有什么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现在我才发现,时光并未带走汉字的芬芳,甚至随着时光的沉淀,愈发迷人。原来汉字的魅力从未变过,它就像温润的酒香,永久的酝酿在我的骨髓里。<b>(作者赵悦雯,系桥院24级铁桥3班学生,写于2025年2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汉字趣解》作者黄小平</b>,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16000余篇,已出版文集17部(纸质书13部,电子书4部),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或播报,共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转载9000余篇,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众多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作者微信号:huangxp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