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玩转南京,不能不关注民国建筑,曾经的国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国建筑两大特点:中西合璧建筑式样,当年西方始流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南京幸存的民国老建筑都是八九十年的存在了,特别珍贵,以后也许看不到这种原汁原味的了。</p><p class="ql-block">蓝庐,系民国中将黄裳的故居,位于南京市汉府街梅园新村纪念馆对面,屋顶瓦片是很少见的蓝色,故得名“蓝庐”。刘以海老师组织的“十朝史迹寻访之旅”,我们一行来到了蓝庐。</p> <p class="ql-block">1935年,黄裳花30万大洋买下7亩多地,始建蓝庐。现存中式风格2层楼房一座,砖木结构,外立面为灰色。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我们寻访团受到了蓝庐的现任主人、黄裳将军的孙子和孙媳夫妇二人的热情接待,并为我们导游讲解,最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蓝庐墙壁铭牌记载:</p><p class="ql-block">黄裳(1897-1938),民国中将,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优胜村社背坑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北伐时期任第一军参谋长,后留学德国学习兵工,回国后在国民革命第一军刘峙将军麾下任副参谋长。曾任济南兵工厂少将厂长,1937年5月任陆军中将。1938年8月武汉抗日保卫战中不幸牺牲。2005年、2015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分别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蓝庐被代管,后被南京市化建集团公司长期作为办公和宿舍地点,2006年蓝庐回到黄裳将军后人手中。</p> <p class="ql-block">蓝庐保存完好,很多木制门窗都是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蓝庐始建于南京保卫战之前,出于防空需要,有防空洞、地下室等设施。房屋地板下为1米高的架空层,便于通风和排气,下水道至今保存完好,排水畅通。</p> <p class="ql-block">主人带领我们一行转到了蓝庐的背面,告诉我们,这才是当年蓝庐的正面,坐北朝南。后来南门被封堵,只保留了北门和西侧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主人指着屋顶蓝色瓦片中的一筒金黄色瓦当,告诉我们,那是蟠龙纹瓦当,明清时的皇家象征,有些显贵人家也偶尔用蟠龙纹瓦当点缀一下。</p><p class="ql-block">瓦当,即瓦的头端,是覆盖建筑檐头的筒瓦前端的遮挡,带有花纹或文字的垂挂圆形挡片。</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黄裳中将在武汉保卫战中,因在前线督战遭炮击震伤,不治身亡。</p><p class="ql-block">武汉保卫战,又称为武汉会战,发生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最后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此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中,所有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民族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