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 刘桂芳</p><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提供 刘桂芳</p><p class="ql-block">文字 编辑制作 彭兆琪</p> <p class="ql-block">重庆巴蜀中学高65.7班刘桂芳同学发给我一张照片,并讲述了照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64 年,《中国妇女》杂志的记者来到重庆巴蜀中学,对高 65.7 班进行了采访。当时,班主任挑选了五位同学接受此次采访,记者还为他们拍摄了照片。参与拍照的同学分别是团支部书记彭云——革命烈士江姐的儿子,以及高洪吾、王冀川、傅培德和刘桂芳。</p> <p class="ql-block">由于种种原因,照片发表后,大家发现画面中仅有彭云、高洪吾和王冀川三位同学。傅培德和刘桂芳并未出现在发表的照片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傅培德同学</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傅培德同学的父亲傅莱是奥地利裔中国共产党党员,高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2004年,傅莱于北京病逝,享年84岁。遵照傅莱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了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的广袤田野上。这片土地,是傅莱昔日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红色热土,他希望自己可以长伴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这里可爱的人民。遵照傅莱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了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的广袤田野上。</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无悔的选择——傅莱与中国的情缘”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展览聚焦来自奥地利的傅莱医生扎根中国65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以傅莱为代表的国际友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p><p class="ql-block">可惜,傅培德同学已经看不到这展览了,他去见他父亲傅莱了,同学们都很难过,毕竟他才七十多,还可以在人世间多呆呆呀。</p> <p class="ql-block">儿子傅培德与父亲傅莱</p> <p class="ql-block">刘桂芳同学</p> <p class="ql-block">刘桂芳同学提供了好多照片,因为她和傅培德中学6年是同年级同学,其中高中同班,大学又是同学。他们工作分配都在成都,经常见面,长期联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度,傅培德好些知心话都会对刘桂芳讲。</p> <p class="ql-block">我不太熟悉傅培德,他的有关全听刘桂芳说。只是在巴蜀中学初62、高65级60寿庆聚会时和傅培德有了接触。在60寿庆聚会结束的聚餐上,傅培德对我说,我们在为寿庆聚会排练节目时对你意见很大,感觉你太认真,每个细节都抠的紧,何必吗?但晚会演出后,觉得你是对的,排练不严格,演出就会出乱。这次演出很成功,井井有条,与你要求严是有关系的啊!听着他直爽的话语,看着他那一副外国人的面容,啊,感觉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p> <p class="ql-block">从发表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彭云、高洪吾和王冀川三位同学相谈甚欢,神情专注而认真。他们热烈地计划着,如何进一步开展团支部与班集体的活动,满心期待着能将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让青春焕发出炽热的光。</p> <p class="ql-block">我将上面静止的照片,用AI制作成几副动起来的画面,经剪映编辑制作而成一个短视频,如下:</p> <p class="ql-block">有关介绍彭云的文章网上很多,其中与彭云同窗6年曾任班长的卢晓蓉(卢作孚的长孙女)的回忆录《逆水行舟》上讲述的彭云值得去看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