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b>广州早茶 茶和点心成早餐 凝聚亲情友情交往情</b></font><br><br>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br><br>广州的早茶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成为广州人民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广州早茶通常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共享茶水和各种点心。<br>茶水种类包括红茶、绿茶、普洱、铁观音、菊花茶等,有些人还会自备茶叶。<br>点心的种类丰富多样,荤素搭配,小巧精致,美味可口。常见的点心有虾饺、烧麦、叉烧包、蛋挞、榴莲酥、艇仔粥、及第粥等。<br><br>广州早茶起源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出现了一种叫“一厘馆”的馆舍,仅提供茶水和糕点,供路人歇脚叙谈。<br><br>后来,出现了独立的茶楼,称作“居”,如老字号陶陶居。再到光绪期间,“居”改为“楼”,如老字号莲香楼。<br><br>20世纪末,广式早茶迎来黄金时代,形成了荤蒸、甜点、小笼蒸、大笼蒸、粥品、煎炸等六大经典类别,成为广东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div><br>我们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很多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br><br>广州的早茶品种繁多,大概有以下几类:<br><br><b>点心糕点类 </b><br>虾饺:广州必吃早茶TOP1,号称“粤点之王”。广式早茶中最受欢迎的点心,外皮晶莹剔透,内里有鲜虾配着猪肉和笋尖,吃到口里那“鲜美”,虾仁Q弹爽滑,鲜美多汁,真叫人欲罢不能。<br></div> 干蒸烧麦:顶端蓬松束折如花,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以猪肉和鸡蛋为馅,配着一撮蟹子提鲜,外面包裹着黄色的烧卖薄皮,形如石榴花,肉多且嫩滑,爽口而不腻,真的又好吃又好看。<br><br>蛋挞:以蛋和奶油为主要原料制成,口感酥软。传统的广式蛋挞有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外皮酥脆,内里香甜,一口咬下去,都是浓郁的蛋香。<br> 榴莲酥:新鲜软滑的榴莲果肉做内馅,外面是层次分明、异常松化的酥皮,金黄诱人的色泽,好看得叫人拨不动腿!还有叉烧酥。 马蹄糕:以马蹄粉和糖水制成,口感清甜。外呈茶黄色、晶莹剔透,口感类似于果冻和布丁,但更有弹性。内里有马蹄粒,味甜而不腻。<br><br>萝卜糕:以白萝卜和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有香煎罗卜糕,外表金黄有点脆,内里绵软;还有XO酱炒萝卜糕,带有海鲜的香味,还有点辣。<br> 叉烧包:以切成小块的叉烧为馅,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肥瘦适中的叉烧做馅儿,整个的包子顶部稍稍裂开露出一点叉烧馅儿,香得你口水直流。肉多馅足,里面的叉烧馅半肥半瘦、咸甜适中,一口下去松软又美味。别多吃,容易饱哦。 奶黄包:内里包裹着奶黄馅,有浓郁的奶香和蛋黄味。本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奶黄包。<br>流沙包:皮子柔软外层有韧性,一口咬下去,细沙般绵柔的蛋黄颗粒就滋滋滋地冒出来,清甜得入心入脾。如果吃不惯甜口的流沙包,你也可以选择咸口的哦。<br><br>糯米糍:以糯米粉和糖水制成,口感软糯。<br><br>还有椰汁糕、黄金糕、叉烧酥、马拉糕、椰丝挞、椰丝球、豆沙酥、水晶糕、年糕、咸水饺等。<br> 荤蒸类<br>豉汁凤爪:茶楼必点的凤爪,虽然看着有点“恐怖”,但口感松软,状若无骨,吃在嘴里,简直美上天!而且据说凤爪美容养颜,美少女都爱,是三大“广式早茶当家花旦”之一。<br> 豉汁排骨:鲜嫩多汁的排骨,配着入口绵滑、肉香四溢的香芋,好吃又有营养,真叫人百吃不腻。<br><br>金钱肚:酥而不烂的“蜂窝肚”,有嚼劲又鲜美,吃一口就叫人沉醉!<br> 陈皮牛肉球:陈皮牛肉球将陈皮的味道融入牛肉球中,创造出独特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的功效。牛肉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强筋健骨的功能。陈皮牛肉球是广东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粤菜系,是广式茶楼里的招牌菜品,滑嫩可口又鲜香扑鼻,肉味和陈皮香味互相交融,别具风味。牛肉球Q弹滑嫩,口感甘醇,多层次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糯米鸡:以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蒸熟而成。清香沁鼻的荷叶包裹着热气腾腾、软糯润滑的糯米,糯米里又藏着鸡肉、叉烧肉、排骨、咸蛋黄、冬菇、马蹄等丰富的馅料,每吃一口,都是舌尖上的享受。<br><br>粥粉面类<br>艇仔粥:一般艇仔粥有鱼肉、虾仁、瘦肉、油条、油炸花生米、葱花等,有些还加了海蜇和鱿鱼,口感顺滑。<br> 皮蛋瘦肉粥:以鱼片、瘦肉、油条和米等食材煮成,口感顺滑、丰富。<br>鱼片粥:以鱼片和米煮成,鲜美可口。<br><br>肠粉:用优质米粉制成,口感柔软,口味鲜美。广州的肠粉有很多种,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是布拉肠,晶莹剔透的外皮,裹上猪肉、牛肉、鲜虾或叉烧,包裹着一层“雪白如玉”的肠状薄皮,皮的质感有点接近北方的凉粉,再淋上秘制的酱汁,吃起来醇厚美味、回味无穷,好吃到飞起。<br> 云吞面:以云吞和面条煮成,盈亮微透的鲜虾配着鹅黄色的面条,鸡汤做底,一起下肚,味道鲜美,幸福感扑面而来。<br>牛丸面:以牛丸和面条煮成,口感弹牙。<br>其他推荐:及第粥、鱼生粥、鸡生粥、陈村粉<br><br>清汤类 <br>鸡汤:以鸡肉和骨头煮成,味道鲜美。<br>猪骨汤:以猪骨和药材煮成,营养丰富。<br>鲍鱼汤:以鲍鱼和瑶柱等食材煮成,味道鲜美。<br>等等。<br><br>看完这些品种你就明白了,我们说的喝早茶,并不仅仅是喝茶。<br>早茶不仅是广州人重要的早餐形式,也是重要的社交方式。人们在这里联络感情,增加交流,分享信息,甚至谈成生意。<br>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人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人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人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依然十分流行。<br><br>另外,当茶壶中的茶水空了,不需要客人吆喝,只需将壶盖揭起,放在壶口和壶把之间,服务员便会心领神会地来倒上滚烫的开水。如果你去到外省,这种做法很多服务员是看不懂的。<br>广州人喝早茶,习惯说“一盅两件”。“盅”是指“盖碗”,即盖碗泡茶;“一盅”就是一杯茶;“两件”则是“两笼”或者“两份”的意思,泛指早茶里的点心。一人点上一种茶和两种点心,再捧上一份报纸,这便是老广最悠闲的时刻了。<br><br>在广州,很多退休老人或者自由职业者,睡到自然醒,然后找个地方喝早茶,一个人、一个茶位,一壶普洱或者铁观音,一碟萝卜糕、一碟凤爪、一碟虾饺、一碟肠粉,再要上一碗白粥或艇仔粥。萝卜糕咸糯酥软,凤爪烂熟蒜香,虾饺鲜嫩弹牙,肠粉绵软腻口,每种点心都让你停不下嘴。而白粥的米已经完全煮化,到嘴里比舌头还温和柔软,艇仔粥里炸过的猪皮脆弹爽口,慢慢饮茶,慢慢喝粥,慢慢嚼着点心,一顿早餐磨蹭个把小时,看着旁边桌上热闹聊着天的人们,可能是一家子,也可能是几个老头老太,才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这样吃一顿早餐——不畏嘈杂。<br><br>虽然现代广州早茶文化受到了预制菜、西式快餐文化等的冲击,但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br><br>比如早茶的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出现了连锁式经营、高档经营等模式。从2024年开始,我就发现广州的陶陶居开了很多分店,据说价格好贵。<br><br>一些老字号茶楼如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北园酒家等,依然古朴典雅,蕴含浓厚的地方文化。<br><br>“得闲饮茶”,一句简单寒暄,道出了早茶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是维系街坊邻里生活的纽带,是传统方式的另一种“延续”。<br><br>总而言之,广州的早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它体现了广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br><br>从个人的喜好而言,不太喜欢喝早茶,因为环境太嘈杂,两耳充溢着嗡嗡声,小心脏有点受不了,但是,如果有外地的朋友来,我一定会让他们亲历粤式早茶的氛围和品尝食在广州的美味。<br><br>在广州的茶楼,茶香袅袅,蒸气缭绕,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故事。尽管我对早茶的嘈杂并不感冒,但目睹外地朋友在茶楼里的兴奋与期待,我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化。点心的琳琅满目,无论是虾饺、烧卖,还是牛肉球叉烧包,每一道都像是艺术品,等待着品味。<br><br>“得闲饮茶”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茶楼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加油打气,分享彼此的故事。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逐渐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它让陌生的人拉近了距离,让友谊在茶间升温。<br><br>随着朋友们品尝着这些地道的美食,聊天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乐章。我渐渐明白,早茶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味道,而在于那份共同享受的时光。于是,尽管我依然偏爱安静,但为了这份情谊,我愿意放下对嘈杂的抵触,享受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div><br><h5>(3593 图31 2025/2/11)</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