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花絮•学生八连的故事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音乐:金秋纯音乐</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原创 林咸生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梅梓祥推介:是苦是甜?经过时间的淘洗都是一段淡淡的人生回忆。林咸生是安全员,安全员保护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而自己是最不安全的——我写过一位安全员牺牲。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安全员的职责,但没有特别渲染,而是平分秋色地与“拉二胡”“手风琴”等一样地叙述。这大概就是沧桑人生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三线花絮</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咸生</span></p> <p class="ql-block"><b><u>迁户口告别西安</u></b></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当时兄妹五个有四个下乡,学校上三线的名单下来我没有在内。看到好友同学们都将离去,心中有种莫名的失落,当即找到学校,表示要坚决参加建设。学校说统一报名己完毕,我可以用个人名义补报,于是我拿着户口本到市公安局补办手续,办完这件“傻”事,便再也不是西安人了。</p><p class="ql-block">我默默地准备着,把我手工制作的电动船舰模型、鸽子哨、集邮册等都锁到箱里,告诉妈妈为我保留。哥哥姐姐妹妹都在外地下乡,爸爸忙,妈妈一人为我送行。坐在敞篷军车上,看到她含着眼泪无助地望着我,突然一阵心酸,安慰妈妈,别难过!我两年就回来了。两年零八个月一晃过去了,回来见到的妈妈已是两鬓白发,酸楚一阵,叹感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本可以劝我留下来,但她深明大义,依然让我离去。母亲伟大,儿子终生亏欠妈妈。</p> <p class="ql-block"><b><u>安全员险情重重</u></b></p> <p class="ql-block">隧道施工昼夜不停,八连三个排三班倒(后又改为四个排四班倒)。每一个班都配有炮手和安全员,我当时任八班安全员,与排副曹普选和炮手王树京合作一直到隧道完工。两年多洞内无任何恶性事故,除了认真负责、胆大心细外,与我们三个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每一次打洞作业都有打孔、填药、点炮、排险和出渣的过程。安全员责任重大,不但要记得有没有瞎炮,还要排除一切在头顶的浮石和任何潜在的危险。如有没爆炸的瞎炮,则协助炮手排除瞎炮重新装药点炮,保证掌子面均匀推进。</p> <p class="ql-block">隧洞施工,危险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们。我们三个总是点完炮后最后出洞,炮响时默默数炮,然后互相对数,配合默契,减少了失误。每次炮响后我们都像敢死队员一样首先入洞,顶着头上随时掉落悬石的危险,忍着刺鼻的炮烟,站在石渣上,用钢钎敲掉悬石,排除隐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让战友们入洞除渣。可是,“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我的肩上留有一道长疤,那就是被固定圆木的扒钉掉下划伤留下的,当时缝了不少针。还有一处小伤,愈合处含有没清洗掉的小石渣,这些“纪念”与我共存。那时的身体是那么的好,一顿能吃7个馒头。又是那么的单纯,那么傻干,轻伤也不下火线。老天眷顾,没把傻小子留在那儿。</p> <p class="ql-block"><b>中间为林咸生</b></p> <p class="ql-block"><b><u>二胡伴我苦中行</u></b></p> <p class="ql-block">随行带的一把二胡,在艰苦中给予我信心和希望。受家庭影响,我从1 2 岁起学二胡,去三线时已经能拉十几首二胡曲了,从刘天华、刘文金到《江河水》、《忆亲人》、《北京有个金太阳》……文革时期的二胡曲都已拉得很熟。时常拉拉,引得大家来听,连副宋鸣涛有时把我请去喝茶,拉上一曲,从他那里我也听到一位长辈的教导。</p> <p class="ql-block"><b><u>饥肠辘辘的趣事</u></b></p> <p class="ql-block">正值青少年成长期,重体力重消耗,定时定量的饭根本吃不饱。家里寄点吃的是常事,最盼望的是通信员小南取包裹的哨声。家里寄来吃的少不了与大家分享,但也有人不好意思。那时大家睡通铺,有一天晚上睡时总听到通铺头有动静,像是玻璃纸的声音,后来有人哭起来了,开灯一看,是张文国在那里捂着肚子哭,不言而喻,一定是炒面吃撑着了。每次开饭由班里派人去炊事班打饭,开饭前要唱斗私批修语录歌,我打饭总是打滿一碗,吃完再打时没饭了。后来才学到“短平快”的技巧,先打半碗吃完后再打一碗。饿肚子让人学精了。</p> <p class="ql-block"><b><u>《牧民》让我迷上手风琴</u></b></p> <p class="ql-block">《牧民歌唱毛主席》是一首好听的手风琴曲,由团文艺队李波海演奏。此曲有和弦演奏蒙古草原上万马奔腾的蹄声,也有优美动听的复调表达牧民们的思念之情,第一次听便被深深地迷住了。朝思暮想,一有时间就去团部听李波海拉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成为好朋友。无巧不成书,文艺队有位女兵王红光长得与我很像,我每次去都引起大家注意,我见了也觉得像。李波海还让她和另一位女兵复员时去了我家看我妈妈。我出国多年后与波海联系上,才知他们是夫妻了,为他们祝福。</p><p class="ql-block">相聚芭蕉向往未来去三线后,我的哥哥也从下乡地陝西长武考入省火线文工团任器乐演奏员。随省文工团赴三线慰问时,我们兄弟在芭蕉沟相聚合影,也欣赏了精彩表演。发小钱纪青是我邻居,从小玩到大,她也去了三线,在女子十四连,曾随八团文艺队来芭蕉沟演《智取威虎山》,她演剧中的卫生员小白鸽。我带她参观我们营房,相聚芭蕉。还记得有个纪录片《泥石流》里有首歌《美丽的西藏》,闻之尤如甘雨,流入久旱的心田,大家都在学唱。在简陋的环境下,对未来充满了向往。</p> <p class="ql-block"><b>三排八班合影,后排右2 为林咸生。</b></p> <p class="ql-block"><b>1 9 9 3年5月 三线退场2 0周年纪念 首次全连聚会合影。</b></p> 阅读所思 <p class="ql-block"><b>泉水叮咚(天津):</b></p><p class="ql-block">每回学生八连的故事都写的很生动,林咸生安全员的经历回顾文笔细腻,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情感极其丰富,耐读。</p>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16日 19:32 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2月22日22:00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