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阴丹兰

杨老师

<p class="ql-block">号称“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先生,曾这样描述西南联大女生的衣着——一般女生都是一身阴丹士林旗袍,上身套一件红的毛衣。</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阴丹士林蓝,就是昆明人最喜爱的颜色——阴丹兰。</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川商人周自镐,在顺城街建立“大道生布庄”。他所经营的布料质量好,价格合理,童叟无欺,成为昆明人最喜爱的布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的老昆明,满街可见“阴丹蓝”。有穿“阴丹蓝”制服的青春女学生,也有戴“阴丹蓝”布帽的老者,还有官渡大妈头上的“一片瓦”。</p><p class="ql-block">昆明方言中常说的“阴丹蓝”来源其实很洋气,其全名原来是“阴丹士林蓝”(Indanthrene Blue),阴丹士林是一种进口的蓝色染色,经过周自镐先生改进配方,固色很好,不管怎么洗,不容易褪色,既美观,又经济,能穿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阴丹士林的蓝布长衫或旗袍,颜色庄重典雅,朴素大方,且明快鲜亮。所以一时之间无论是联大教授、学生都是穿阴丹士林。甚至女生冬天的棉袍都是阴丹士林布,阴丹兰服装成为西南联大的专属服装。</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快一个世纪,当年生产阴丹兰的大道生纺织厂,成为了云南纺织厂旗下的一个分厂。</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化,纺织厂从原来的轻工产业,转型为现在的文化园区。</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就带领孩子们参观过大道生纺织厂的园区。</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再次迈入这个并不年轻的工业重地,却发现,它已悄然改换了模样。</p> <p class="ql-block">“云南纺织艺术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云南第一所专门介绍纺织业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当年坐着滇越铁路小火车来到昆明的英国大纺织机,静静矗立,无言述说它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车间,洁白的棉花和黑白的照片,述说着纺织厂为国做出的辉煌贡献。</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认真做自己的扎染,用小小巧手,做出自己的美丽图案。</p> <p class="ql-block">一台台小巧的纺织机,即是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是耐心与细心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纺织工,在偌大的艺术馆,留下脚步,也留下专属于童年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再次进入大道生纺织厂,惊叹于它的新生蜕变,也感叹于一线工人的坚定值守。</p><p class="ql-block">每位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曾是流水线上专业优秀的纺织女工,现在离开轰隆作响的机器,带上专业扩音的话筒,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着曾经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她们,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守护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把云南人的骄傲,用另一种方式延续。</p> <p class="ql-block">又见阴丹兰,再次爱上阴丹兰。</p><p class="ql-block">也许,每个云南人的颜色世界里,都会留一块空间给阴丹兰,也会为阴丹兰发出赞叹和歌颂。</p><p class="ql-block">这是云南人的坚持,是云南人智慧才华的体现,也是我们回忆中,与湛蓝天空一般永不褪色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好友莲姐拍摄,特此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