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早餐后一行人来到了堂安侗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堂安村:位于黎平县肇兴镇东北侧,距离镇政府7.5公里,是黔东南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美誉,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八寨一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堂安侗寨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全村人以嬴、陆两姓为主。2022年,堂安村入选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堂安侗寨全貌(来源网络图片) 点缀于村落中的风雨桥本是为田间劳作的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但是最留恋它的还是未婚嫁的侗族青年男女。尤其是到了夏季,每当月白星稀,清风徐来的夜里,一群群侗族青年就汇集在风雨桥上。小伙子一边弹琵琶或者拉牛腿琴,一边向对面心爱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姑娘们则一边就着月光做针线活,一边用各种歌词考验小伙子的智慧和情意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侗寨居住着侗族村民160余户,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可以看到有些吊脚楼下也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支撑,足以见到侗族人民靠山吃山的智慧 堂安梯田的美,美在它的层次感。这里的梯田随着山势地形变化,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高处俯瞰,仿佛是大地的调色板,色彩斑斓,层次分明。这种层次之美,让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堂安侗寨里,石砌的小道、流水、萨坛,沿山曲折向上的石路被绿树溪水点缀着 堂安侗寨的宁静时光 ,那个隐藏在群山之中的村落,宛如一幅生活的画卷,远离尘世的喧嚣,纯净而宁静,仿佛时光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br> 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铺设。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 高高的鼓楼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里,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们喜爱的集会和议事的场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 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堂安也不例外。高高的鼓楼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里,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们喜爱的集会和议事的场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 50元一套的侗族服饰,我也体验了一把 这里的建筑与大多数侗寨一样,都是依山而建的木构吊脚楼,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行走其间,风尘仆仆,走过的都是岁月的痕迹 堂安的梯田与别处不同,我们所见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这里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大概是因为这里山形较陡,加上山中石头较多,难以平整土地,所以只好垒石填土为田。然而,建石砌梯田是很讲究的,据寨子里的老人说,用石头砌田,不能人多,只能一个人干,人多了,田砌不好,会垮。呼吸着山间清爽的空气,远眺着山里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一下子褪去了尘世的烦恼,宛若成为了山里人 春季,盛满泉水的梯田像一面面镜子,在日光的照射下,白茫茫一片 因为堂安地势较高,来的人很少,所以这里看到的景象都是侗族人民最原汁原味的日常,在土地里劳作的男人,在鼓楼里坐着的老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从堂安侗寨游览完后,又回到肇兴侗寨了 街拍 旅拍的美眉 朴实的侗寨老人 侗寨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