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王珍藏开眼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坐落在温哥华市中心的美术馆(Vancouver Art Gallery),成立于1931年,被公认为北美最具创新性的视觉艺术展馆之一。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温哥华美术馆建筑,始建于1905年,最初是温哥华法院所在地,1983年才改建为美术馆。 温哥华美术馆收藏约一万件艺术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加拿大国宝级人物、著名现代派女画家艾米丽·卡尔(Emily Carr,1871-1945)遗赠的157幅作品。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第安人原住民的文化艺术,绘画风格则从属于后印象派,作品主题多为加拿大西部卑诗省风光。 在温哥华美术馆历年的画展中,最珍贵的当数《达芬奇:人体力学》。<div><br></div><div>这一画展的主要内容,是达芬奇1510年绘制的18张人体解剖手稿真迹,至今已达500年之久。手稿约16开大小,纸张已经泛黄,正反两面都有画和文字。它们详细而准确地描绘了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结构,以及手、脚、颈、脊椎因肌肉变动所产生的各种姿态。其画法精细至极,看上去就像现代医学的印刷品。在X光和照相机远未出现的16世纪初年,达芬奇居然能画出如此精准的人体解剖图像,真是不可思议!</div> 在达芬奇生活的时代,人体解剖遭到基督教会的禁止,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他还是坚持进行解剖实验和绘制图像。手稿上写在图旁的文字很奇怪,当时没人看得懂。实际上这是达芬奇用左手反写的文字,只需要借助于一面镜子就可阅读,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人剽窃他的研究成果。解剖完30具尸体后,达芬奇曾在手稿中留下这么一句话:“我都解剖完了,灵魂在哪里呢?”字里行间,科学发现与宗教信条的冲突显而易见,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火花也闪烁其中。<br><br>达芬奇的众多手稿在生前难以发表,后来大部分都已遗失,留存至今的只剩500余幅,且散落于欧洲各地。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以308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达芬奇的一部72页的《哈默手稿》。他说:“达芬奇是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对科技的巨大贡献与研究,对今日的科技领域仍产生着影响。购此手稿,是向五个世纪前的第一位真正思考人与世界运转机理的科学巨匠致敬。”<br> 温哥华美术馆展出的达芬奇人体解剖手稿,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的皇家收藏品。当时为了表示支持温哥华举办2010年冬季奥运会,女王特地将珍藏在温莎城堡中的这批手稿借给温哥华美术馆展出,并且还是500年来首次完整的公开展示。<br><div><br></div><div>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达芬奇不仅是以《蒙娜丽莎》闻名遐迩的艺术巨匠,而且是在诸多领域造诣非凡的科学天才。达芬奇博物馆馆长维佐思认为:“就大师的历史贡献或影响力而言,他在人体解剖和人物素描方面取得的成就,远大于他在工程、建筑、天文、哲学、数学、音乐等方面的成就。”</div><div><br></div><div>有幸一睹达芬奇的人体解剖手稿真迹,可谓大开眼界!</div> 相关的专辑:<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