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远方</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68563883</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行游学未尽,磨砺自我前行”。</span>岁月匆匆已三载,情有独钟游学圈。游学之魅力感召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怀憧憬,探索未知,开启一场震撼人心的游学之旅,捕捉世间美好瞬间。</span> 谨以此文献给游学圈三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被誉为“民族魂”而闻名遐迩。初一下册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记述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琐事,展示了对青年爱护备至,鞠躬尽瘁,亲切随和,热情幽默、风趣智者的生活画面,受人崇敬和怀念之情。以游学为创作向导,【跟着书本去旅行】是我有的放矢跟随着课文去寻访真迹,来到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追逐鲁迅先生的足迹,领略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受文豪气息,令人敬仰和浩叹!</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故居含三味书屋和周家老台门,属清代建筑。坐落于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品味鲁迅笔下风范,感受鲁迅当年情境,述说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令人感慨万千! </p><p class="ql-block"> 踏进鲁迅故里,就如同走进了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古街,朝花夕拾的发生地。迎面简洁的白墙上,左边刻着“鲁迅故里”,鲁迅雕像十分威严,炯炯有神,手特着烟卷,好像在思索着什么,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文化神韵。正如“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铺成的道路,走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便是鲁迅故居,青砖院门上方匾写着“鲁迅祖居”四个大字。这里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家庭成员和生活起居旧址,这江南民居承载着他幼时悲喜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浓厚,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很有感染力。 </p><p class="ql-block">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蜚声世界文坛,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功成名就,受人爱戴。 </p> <p class="ql-block"> 走进著名的三味书屋,就像鲁迅在书中所描绘的一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便是我先生家了。书房门中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在这里感觉环境是陌生,儿时如雷贯耳,很亲切。</p><p class="ql-block"> 鲁迅儿时就是在此求学,眼前浮现出课文中描述鲁迅先生的情景“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塾师寿镜吾,是一位方正”,他是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跨过一个圆门,是一个园子,就进入有名的百草园。几棵大树把繁茂的枝叶搭在了围境的墙头,攀爬植物也趴满围墙,像被装饰过一样,郁郁葱葱,景色宜人。一块大石头立在百草园中,上面刻看“百草园”,令人目不暇接。 </p><p class="ql-block"> 步入百草园,印象是里面种着百种不同的草,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吧!是鲁迅儿时的一个乐园,那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看见了鲁迅小时候的快乐时光,在看那些雕塑,就像阿Q也在其间,浮想联翩。阿Q精神是受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正如课文“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p> <p class="ql-block"> 这里充满文化氛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很富有哲理,寓义深刻,这段朴实无华,意境深刻的语言所震撼! </p><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昔日的孔乙己在此喝酒赊帐,店前有孔乙己雕像。 </p> <p class="ql-block"> 前厅,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葛可亲的继祖母摇着蓝子给小时候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一旁坐在椅子上的鲁迅认真听的样子,使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 院里立有“民族脊梁”的碧碑,我们便往鲁迅故居走去,往里拐是鲁迅及其家人的卧室,墙壁上挂着一个米糠桶和一些五谷杂粮的样品,几乎是现在不常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鲁迅曾生活的所在极其俭朴,几个屋都是一两张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惊叹的是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单间,的的确确只有一张罩着蚊帐的床,一张黑白画像挂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本子、笔和墨,这就是鲁迅先生学习和写作用的。浮现出鲁迅先生坐在桌前奋笔疾书的样子,令人追忆。</p> <p class="ql-block"> 走进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气息的建筑,熠熠生辉。鲁迅青铜像映入眼帘,高大的坐在一把扶手椅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个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几个满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立有“中国魂”的石碑,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流芳后世!</p> <p class="ql-block"> 鲁迅有“我以我血荐杆辙”的誓言,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慷慨激昂,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结合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瞻仰鲁迅故居崇敬之情,感悟颇深。是游学的引领,将我带入了活灵活现的创作境地,领略到鲁迅先生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敢想、敢说、敢写,敢拼的一生,其精髓是“民族脊梁”,深受后世敬仰。 </p><p class="ql-block"> 当旧时代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时,是谁在呐喊?是谁在为愚民们的麻木不仁而无奈又愤恨?是谁在为革命者们的鲜血痛惜又哀悼?是鲁迅先生!革命路上的前驱!革命者的导师!民族的脊梁!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民族魂!令人信服和崇敬。</p><p class="ql-block"> “我爱游学”,站在游学新起点,踏上新征途,让我们携手共进,与游学同行,超越梦想,<span style="font-size:18px;">追逐</span>卓越,在时光岁月里,游学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