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爱,是我们永远的话题。除了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人类聊的最多的就是爱的话题。爱,犹如星空般深邃,或许爱如大海般博大,又或许爱跟量子纠缠一样神秘莫测、如人类的思维一样不可捉摸,爱是什么?成了最难阐述的一个课题,每个人对爱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感受也就截然不同。我想,如果爱能有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能用文字完整表达,能看的见摸得着,反而不像真正的爱。爱,本来就应该是朦胧的、无法言说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过激情四溢的恋爱季节,人类从懵懂无知的童年成长到对异性有好感的青少年,体内不断分泌的荷尔蒙,让爱在时空里自由传递。异性之间一个眼神的交融都能擦出火花,一次肌肤的触碰就会让心跳加速、脸颊绯红,一次星空下的散步就能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爱情,如史诗般恢宏,又如白云飘逸浪漫。我也尝过爱情的甜蜜,可是依然不相信爱情能够永恒。在我儿子的婚礼上,我毫不讳言提出:能维系婚姻关系的,不会是爱情,一定是亲情。</p><p class="ql-block"> 这个结论有点残酷,并不是因为活到老了才开始看穿人性,把生活想的那么不堪,而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所谓“爱情”的“阵亡”。在我的身边,爱的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般的恋人,绝大多数最终都没走到一起,相反,那些爱的平淡,爱的内敛、稳重的,最终都走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永恒的爱情或许是几百年来最美丽的谎言,也是最善意的谎言。永恒的美好才能让这个世界维持“一夫一妻”制度的稳定,否则,如果“谎言”破碎了,现有的婚姻关系是否会分崩离析?</p><p class="ql-block"> 爱情,本质上是在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由大脑皮层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产生的激情,这种激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双方对彼此认知的提升,当激素作用消失了,激情过后,剩下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双方初始的相互吸引力将慢慢降低,那靠什么来维持彼此的关系,我以为就是责任,就是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情感里,有爱肯定也有恨,爱恨情仇是可以转换的,因爱生恨的鲜活例子不在少数,或许一开始,就错误理解了爱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在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爱情的恒常,那直到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视频,一个专家提出一个观点——善良是需要能力的。我突然开始醒悟,触类旁通,我相信,你想拥有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否则爱将不健全。</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被爱的感觉,于是,简单的把爱的体验当做接受上天的馈赠,殊不知爱的真义是付出和接纳。爱一个人,意味着要花时间陪伴,愿意静下心来倾听,愿意接纳对方的缺陷。而爱情交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值认同,一旦发现彼此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分歧,爱的宽容就能体现,真正的爱情是能选择放手,放手让对方去寻找更完美的爱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没有对爱的本质的深刻理解,很难拥有“给予对方爱的自由”的勇气,这就是一种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家的亲情之中,父母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不去把控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放飞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生之路。尊重孩子的选择,接纳孩子成为一个普普普通通的俗人。这些都是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能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处境,把握好友谊的边界感,不介入别人的私生活,不探听别人的隐私,不以别人的成败论英雄,不把拥有的财富的多寡作为交友的条件,这些也都是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同样,我们是否拥有博爱精神,敬畏大自然,平等看待所有的生命体,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都挺有爱心的,自己也献血了,哪里出了大灾难,自己也捐款了,哪里有流浪猫,也会出手救助啊,看见老人过马路也会主动搀扶啊。是的,那肯定是一种爱心,善良的爱心,可是这不是爱的全部。真正高级的爱,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付出,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输出,更是在情感和精神上对生命力的共享,如同太阳照耀大地无须索取回报一样,高尚的爱一定包含着个体内在精神丰盈而外化形成对他人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这样看来,如果没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我们是不是很难去真正爱他人?</p><p class="ql-block"> 认真想想,我都觉得自己极端缺乏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从我长大后,跟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就出现了大的问题,这也是千万个普通家庭都会遇到的困难。年轻时我总觉得父母的唠叨和书本里交给我的道理是有严重分歧的,父母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的,是消极的,是在摧残年轻人的梦想世界。是的,这是一个重大的矛盾,年轻人有梦想的非常有意义的正能量,而天下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单向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给予,经过生活的种种挫折和磨难,父母的想法比孩子的更贴近残酷的生活现实。孩子希望像雄鹰般振翅高飞,父母则希望孩子能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的认知隔阂就形成了,父母认为管不住孩子了,孩子也认为父母就不是自己的贴心人了。</p><p class="ql-block"> 是的,直到我满头银发时才突然间感悟到:原来我一直缺乏感受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母亲经常逼着我们姐弟三人轮流起床做饭,就算我们吃“商品粮”的在老家根本没有自留地,母亲都借用老乡的耕地让我们学着种菜,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就会要求我们姐弟三人上山砍柴,那时候我还太小,无法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总觉得父亲是乡政府的干部,母亲是供销社职工,在当时我们比农村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好,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没我们这么累,心里有怨气是肯定的。知道我参加工作之后,面对所有艰苦危险的工作,大部分同事心生畏惧开始退缩的时候,我却没有感到任何的艰辛,再艰苦的工作能有小时候在夏天毒辣的阳光下收割稻谷那么辛苦吗?再折磨人的熬夜加班,能有饿肚子挑着几十斤的柴火走十五公里那么累吗?我才明白母亲苦心积虑磨练我们姐弟三人的良苦用心,母亲在锻炼我们的生存能力。再苦再累的工作相比我从小的经历都算是小菜一碟,我都能轻松应对。</p> <p class="ql-block"> 在我年轻时,对父母的爱很难察觉到,也就没有真心感受到父母这种含蓄的、伟大的爱。比如母亲辛辛苦苦编织一件毛衣,我却嫌“老土”,样式不新潮,不愿意穿出去示人;父亲大老远骑着自行车把我小时候爱吃的家乡特产送到单位,我却说这样累不累?我上街什么都可以买到,父母花光所有的积蓄在老家建造一座新宅,目的就是营造更好的住宿条件,希望过年过节时子女能在家多住几天,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我在家就没有实实在在陪父母住上几个夜晚。这些对我来说可能都是“无用的付出”,而正是这些“没用的付出”奠定了一个家温暖的基石。而遗憾的是,爱,直到失去了才能感觉到弥足珍贵。等我能够感受到爱的能量的那一天,等我有了感受爱的能力的时候,爱已经离我而去,这才是值得悲哀的。</p><p class="ql-block"> 具备爱的能力是关键,同样,能感受爱的能力同样重要。学会在彼此的关系中投入真诚的情感,学会在相处中懂得共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世界上没有谁必须对你特别的关爱,我们才能具备感知爱的能力,才能被别人的爱感动,也才能感动别人。真情在时间的催化下总会酿出甘醇的美酒,滋养着我们的情感世界,真正的爱,经得起时间和生命的洗礼,并且永不退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