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美的十个古村落,(图文来自网络.致敬网络)

文姥姥

<p class="ql-block">安徽必去的10个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1.江南都江堰:渔梁村</p> <p class="ql-block">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有一座同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渔梁古镇。它不仅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座美丽的古镇,揭开它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一、渔梁古镇的历史背景渔梁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距离县城仅几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徽商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也是新安江上游的重要码头。据史料记载◇渔梁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渔梁古镇依山傍水,地处新安江畔,周围群山环绕,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古镇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包括明清时期的古宅、石板街、古桥等,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二、渔梁古镇的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渔梁坝特点:渔梁坝是渔梁古镇最著名景点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都江堰"。这座古老的水利设施建于唐代,至今仍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功能:渔梁坝不仅是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还具有防洪、灌溉和航运的功能。</p><p class="ql-block">景观:站在坝上,可以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水奔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象,非常震撼。</p><p class="ql-block">渔梁古街</p><p class="ql-block">特点:渔梁古街是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商业街,全长约1公里,两旁分布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p><p class="ql-block">文化:漫步在石板路上,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商贸时代。</p><p class="ql-block">特色:街上有许多手工艺品店和当地小吃摊,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徽州美食,如毛豆腐、臭鳜鱼等。</p><p class="ql-block">紫阳书院</p><p class="ql-block">特点:紫阳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办的一所著名书院,位于古镇中心。</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书院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碑刻、古籍等,是研究徽州文化和朱熹思想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参观体验: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p><p class="ql-block">特点:徽州府衙是明代徽州府的官署所在地,现为一座博物馆,展示了徽州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展览内容:馆内陈列了大量关于徽州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展品,包括书画、瓷器、家具等。</p><p class="ql-block">互动体验:游客还可以参与一些互动活动,如书法体验、传统工艺制作等,增加游览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三、渔梁古镇的美食与特产</p><p class="ql-block">徽州毛豆腐:一种发酵过的豆腐,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嫩可口,是当地的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臭鳜鱼: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异,但这道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鱼肉鲜美,香气扑鼻。</p><p class="ql-block">徽州烧饼:一种薄脆的烧饼,里面夹有各种馅料,如梅干菜、猪肉等,味道独特。</p><p class="ql-block">徽墨:徽州是中国四大名墨产地之一,这里的徽墨质量上乘,是文人墨客的必备之物。</p><p class="ql-block">: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质地细腻,雕刻精美,是收藏家们追捧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2.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p> <p class="ql-block">这座坐落于安徽夥县的千年古村落,自北宋以来便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它曾是汪姓族人的聚居之地,如今占地30公顷,依傍雷岗,面临南湖,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其独特的美感,一方面得益于徽州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家黄怒波的匠心独运。作为世界遗产,宏村的美几乎成为了水墨江南的代名词,这也是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最大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宏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黔县宏村镇下辖村、中国…</p><p class="ql-block"> 宏村,安徽省夥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p><p class="ql-block">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p><p class="ql-block">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p class="ql-block"> 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3.古徽州的程朱阙里:仁里古村</p> <p class="ql-block">仁里古村:徽州秘境的程朱阙里仁里村位于徽州,是一个典型的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筑。这里依山傍水,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古徽州的"程朱阙里"。历史上,仁里村是徽商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水陆码头的中心,被誉为"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作为徽杭古道上的重镇,村内有古城门、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桃花古坝、古井等历史遗迹,展现了仁里村在徽州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形象。</p><p class="ql-block"> 仁里村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鱼川耿氏宗谱》记载,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工部尚书耿源进和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耿汝进游历至此。他们在梁安(绩溪)仁里看到这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便决定迁居于此,并取村名为"仁里"。后来这里成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胀,明末清初曾改称大仁里。</p><p class="ql-block"> 仁里村的程姓来自歙县篁墩,一世祖为药公,名药一,字东升,为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唐光化元年(898年),他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慕仁里一带的秀丽山水,于是举家迁来定居。文革前村中还有十余座石牌坊,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两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且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p><p class="ql-block">仁里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绩溪县瀛洲乡下辖村</p><p class="ql-block"> 仁里村现有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70户,总人口为1143人。村两委成员6名,党员28名。</p> <p class="ql-block">4.中国版绿野仙踪:西溪南村。</p> <p class="ql-block">西溪南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下… 西溪南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紧靠新建中的黄山新城区,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0公里,距徽州区府地所在地岩寺5公里。</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p> <p class="ql-block">5.皖南最后一片净土:阳产土楼</p> <p class="ql-block">  阳产土楼,这座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土楼群和幽静的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它距离歙县县城约20公里,距离黄山市区约120公里,被誉为"皖南的最后一片净土"。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尽享古村落的宁静与纯朴。</p><p class="ql-block"> 阳产土楼,这片被誉为"皖南的最后一片净土"的古村落,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静谧的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沧桑与回响,让人在享受纯粹与宁静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寨依傍山峦而建,土楼是其主要的建筑形式。它们紧密相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既古朴又壮观。这里的每一座土楼都散发着独特的乡土韵味,无论是画境美、意境美,还是雄浑美和气势美,都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土楼自明朝初年建成以来,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它们最初的风采。它们外观雄伟,内部布局合理,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布局设计,使它们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土楼是由当地的居民集体兴建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行为,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这些土楼不仅是建筑的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这个村寨的变迁,承载着当地居民的集体记忆。每一座土楼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那些关于生活、关于奋斗、关于团结的故事,都在这些建筑中得以永恒。这些故事,与土楼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设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摄影师的天堂:石潭村</p><p class="ql-block">这里风景秀美,是摄影师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下辖行…</p><p class="ql-block"> 石潭村,别名石溪、石川,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下辖行政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霞坑镇东、昌溪乡北,村域面积0.2平方千米。 古石潭人善于经商,造就了发达的商业,村中店铺林立,是旌德、歙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石潭村,中民宅抱华源河而筑,依后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为脉、交错的街巷为络,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筑院落为肌,村中有古祠堂、古水口、古庙、古桥、古埠头等,特别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叙伦堂,有房梁100根,号称"百梁厅"。</p><p class="ql-block"> 2014年11月17日,石潭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7.徽州第一进士村:许村(歙县)</p> <p class="ql-block">许村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南梁,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这里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p><p class="ql-block">许村,源于东汉,到了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徒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许村在历史上出了48位进士,一位状元,现在更是有一家五博士,一村五院士,有着"徽州第一村"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许村的赞誉:"十里沙滩水中流,东西石壁秀而幽"。</p><p class="ql-block">大郡伯第坊</p><p class="ql-block">位于高阳村(许村),光绪年间修建。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占地17.39平方米。门坊用水磨砖砌,梁坊雀替等处有细致雕刻,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门额上大字为"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知府许伯升重立"。唐晖,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第三甲"赐同进士出生",歙县槐堂人。崇祯时湖广省巡抚。原祠始建干明万历年间,太平天国肘被焚,光绪年间易地重建,旧额重新摹刻。200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中国木雕第一楼:卢村</p> <p class="ql-block">卢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夥县</p><p class="ql-block"> 卢村,又名雉山村,安徽省夥县宏村镇辖村,距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镇区以北约1千米,卢村古民居群为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仍完整保存着志诚堂、思齐堂、思成堂等宅院。</p><p class="ql-block"> 其中闻名遐迩的"木雕楼"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由当时主人雇用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黄梅剧《徽州女人》就是以木雕楼为场景而搬上舞台。</p> <p class="ql-block">  9.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村</p> <p class="ql-block">唐模村</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下辖…</p><p class="ql-block"> 唐模村,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徽杭与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上,村域面积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檀干溪穿村而过,沿溪两岸的水街分布着近百幢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散发着古徽州悠久历史的灿烂之光及积淀的深厚徽文化内涵之美。唐模村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檀干园。小桥、流水、人家,似一幅清新明丽的村居山水图。唐模村主要景点有檀干园、沙堤亭、高阳桥等,流传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黄梅戏与传统美术﹣﹣徽州三雕。</p><p class="ql-block"> 2012年12月17日,唐模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悬崖上的古村落:木梨硔</p><p class="ql-block">木梨硔村位于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是徽州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因此也被称为"天上人间"。该村落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壮观的云海、美丽的日出和星空而闻名。游客可以通过自驾或包车到达木梨硔山脚下,然后徒步二十分钟到达山村;或者自驾或包车到祖源村,徒步4.5公里到达。</p> <p class="ql-block">木梨硔</p><p class="ql-block">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木梨硔村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该村生态绝佳,地形独特,地处山脊,三面悬空,徽风浓郁,被誉为"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木梨哄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以云海景观为主,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风景,在安徽省摄影展上,摄影家以此山村为主题,拍摄的新安之无限风光获得了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木梨硔全村呈骆驼型,在对面的山上看最为清晰,对面的山当地人称为"前山",前山当地人种植了许多茶叶树,前几年的产量一直不错,村中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独守村中,茶叶都荒废了好多。在前山上还种植了许多竹子,当地人也靠卖竹子营生。从前山往对面看,可以看到全村的风貌,景观甚是优美,尤其在雨后时节,可以看到云海。全村犹如处于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摄影者提供方便,在最佳拍摄位置,已经设置了木平台。</p><p class="ql-block"> 木梨硔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全村人口160多,原姓环,因家族犯案,迁逃于此,改姓詹。案情已不可考,估计避讳不传于后代。村民自给自足,养鸡种稻,引山泉水入户。</p> <p class="ql-block">跟着网络游不一样的中国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谢您的驻足浏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拒聊!拒花!拒加V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