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6】探访赵武灵王墓不遇

大江东去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曾有诗《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曰:</p><p class="ql-block">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p><p class="ql-block">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p><p class="ql-block">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p><p class="ql-block">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p><p class="ql-block">高度赞扬了赵武灵王一代君王的功勋。</p><p class="ql-block">梁启超也说:“自黄帝以后,数中国第一雄主,其武灵王哉!其武灵王哉!”对其溢美之情不吝笔墨。</p> <p class="ql-block">从净土寺走出来,已是傍晚。抓紧在木塔公园附近找了一个旅馆,安排好就找地方吃饭了。正赶上这一带马路翻新升级,很难走,而且饭店也少,小县城就是小县城啊。几乎转遍了这一片儿,直到八点多了才看到一个小饭馆还开着门,里面却一个吃饭的也没有,老板都在忙着收拾,看来要准备打烊了。我们赶紧要了一碗羊杂汤,几个手抓饼凑合一顿吧,没想到说是“汤”,其实汤不多,肉真心不少,而且味道还真不错。——刚才沮丧的情绪也随之一扫而空。看来,到这地界儿,就得吃牛羊肉,面食,真是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前往下一站——灵丘——探访赵武灵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灵丘”一名的来历,自然是和赵武灵王有关系——那自然就应该到赵武灵王的墓地拜祭一下吧,但是,但是,唉——时间不对——中午“灵王”休息——工作人员也就跟着“灵王”休息,而我们没有时间等着了,只好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在门口拍几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存据”了。</p> <p class="ql-block">《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大致概括了赵武灵王一生的功绩。</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继位之前,赵国在中原诸侯争霸的战争中常年不利,而且赵国的边疆也常常受到邻近诸侯国的威胁,以及游牧民族的侵扰。他亲政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奋发图强,提倡胡服骑射,训练骑兵,在中原诸国中首创作为独立兵种的骑兵部队,推动了作战方式的变化。其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影响深远。他还采取连结秦、楚、宋国用以牵制齐、魏、韩等国的策略,趁各国混战之际持续进攻中山国,直至将其彻底灭亡。在此期间,还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修筑“赵长城”直至阴山之下,开疆拓土达千里之远,使赵国国势为之一振,从而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p><p class="ql-block">因此,赵武灵王被公认为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赵武灵王这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他的下场可谓凄惨之极。 </span></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赵武灵王最终以这样悲惨的方式谢幕,有几点原因不得不说。</p><p class="ql-block"><b>一是最大隐患的废长立幼</b></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由于宠爱吴娃,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废黜早已确定的太子赵章,改立吴娃生的年幼的赵何为太子。</p><p class="ql-block">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废长立幼,不仅违背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更是埋下了日后政治动荡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b>二是暗流涌动的政治改革</b></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99年,为了实现专心灭秦这个策划已久的宏伟计划,赵武灵王突然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宣布退位,将赵王之位传给幼子赵何,自己改称“主父”。</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自称"主父",相当于太上皇的地位。他将朝政交给肥义和赵何处理,自己则专注于军事扩张。这种权力结构看似很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内外分工,责任明确。但这种操作,实际上却是权力的分散,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样需要权力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一是导致了决策链条的延长;二是朝中大臣们必然会为各自的前途而重新选择自己的靠山,从而形成了更多不同的政治派系。这种权力的分散和对立,为日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b>三是招致风雨的亲情眷顾</b></p><p class="ql-block">为了安抚赵章,赵武灵王在公元前296年将其封为安阳君,统领代地。这个决定看似是一种补偿,实则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更大的隐患。</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道:“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指出了赵武灵王因怜爱而废故太子赵章改立赵何,后来又想补偿被废太子赵章为代王的做法,不从国家政权的角度考虑,完全从自己的情感方面出发,从而导致后来的祸起萧墙。</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到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游玩,安阳君公子章(曾经的太子)趁机发兵攻击赵惠文王,然后夺取皇位。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勤王,公子章逃跑到赵武灵王的宫内。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赵武灵王的宫殿,终于杀了公子章。之后,公子成和李兑怕赵武灵王对他们两人报复,甚至灭族,只好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围困赵武灵王的宫殿,并对宫中的人说:“后出来的人将灭族”,于是宫中人害怕了,都逃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此时的赵武灵王逃不出来,苦苦挣扎,慢慢粮食吃完了,他就把树上的小鸟都掏来食用。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左右,赵武灵王在宫中活活饿死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名的“沙丘之困”,一代君王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此,赵国也走上了衰亡之路。</p> <p class="ql-block">看着灵墓门口赵武灵王那高大威猛的雕像,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可赞,可叹,可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9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