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掸瓶,我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文/胡小琴</p><p class="ql-block">掸瓶是外婆送给母亲的嫁妆,它带着浓浓的母女之情来到我们这个家已60多年了。它高高的,大肚子,细脖子,瓶颈上还长着一双可爱的小耳朵。瓶面是典型的柳树黄莺图,柳枝千丝万缕,桃花鲜艳夺目,两只黄莺在树枝上时而回首远望,时而面面相看,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p><p class="ql-block">最喜欢它的要数母亲了。母亲每天把它擦得干干净净的,擦完以后,还舍不得离开,还要再欣赏一番。母亲很辛苦,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家里的活儿大都是母亲干。她整天没有闲的时候,不是看孩子,就是做饭,再不就是洗衣服。</p><p class="ql-block">实在忙不开的时候,也让我干点儿跑腿活儿。期间,我发现,母亲让我到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从掸瓶里拿钱。原来钱在掸瓶里放着,怪不得母亲擦完掸瓶还要再欣赏一番。让我奇怪的是,母亲无论什么时候拿钱,都能拿到,没有空手的时候。我想,这个掸瓶也太好了吧,莫非它就是人间传说的聚宝盆?</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母亲又让我去供销社买东西。正要给我拿钱时,小妹睡醒了,又是哭又是闹,母亲只好先去照顾妹妹,让我自己去拿钱。我小心翼翼地站在椅子上,弯下腰,把手慢慢地伸到掸瓶里。一开始没有摸到钱,不对呀,母亲每次都能拿到钱呀。我把胳膊使劲往下伸,终于摸到钱了。我一下子掏出来一大把钱,有10元的,5元的,2元的,1元的。还有5毛的,2毛的,1毛的。我觉得里面还有钱,我把胳膊再次伸进去,又拿出一大把硬币。有5分的、2分的、1分的。我着急地说:“娘,咱家有这么多钱,我每次去买东西,你连一分钱都不多给我,多给我一分钱就能买块儿糖吃,你也太小气了吧,就知道让俺跑腿儿,说着说着我哭了。”</p><p class="ql-block">母亲摇了摇头对我说:“你从掸瓶里拿的钱,就是你爸刚刚寄来的20块钱,这是咱5口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又要吃,又要穿,你们还要买本、买笔……能乱花钱吗?”</p><p class="ql-block">一分钱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弟弟妹妹如果都像我这样乱花钱,这点生活费还能周转下去吗?当家才知柴米贵,自从我结婚成家后,才真真明白,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p><p class="ql-block">掸瓶是我童年的见证,看到它,就会想起童年的我是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到它,我会想起母亲,她勤劳节俭,主张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哪怕是一分钱也不能随意乱花。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了,但这些优良传统不能丢,而且,还要继承和发扬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