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汾河公园

泰可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2日,就是数九寒天中的“八九”第一天,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接下来的日子,应该是天气变得很暖了,正是草木生长,阳气遍地之时。</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八九的第一天,今日得空,就去汾河公园走一走。虽然是八九第一天了,但是天气仍然还是寒冷,汾河河面上还有不少了冰面没有融化,游人也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中国长期的农耕文化,催生了二十四节气。其中有反映四季变化,小时候常识课本里都有还背诵过,至今还有些记忆。然而,长期住在城里,二十四节气也只是印刷在日历上的字儿,不大会有谁再去关心在什么节气该干什么农活。其实,田野离开城市并不远,远的是人们淹没在“一地鸡毛”疲惫中的那颗亲近自然的心。</p> <p class="ql-block">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p> <p class="ql-block">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 </p> <p class="ql-block">  柳树,是名符其实的报春使者。它们依水而生,仪态万千,像长袖善舞的歌女,让你总能想到江南水乡的温润,今天汾河岸边的柳树变成了淡黄色。细细的枝条上一夜间便吐出了数不清的嫩芽儿,尖尖的、极小极小的,透出若有若无的淡黄色。</p> <p class="ql-block">  流光似水苦相催。人们总是说,日子如流水般悄无声息的流逝。山涧的跳跃、大河的湍急、瀑布的悬泄,总是有声响的。可是,属于我的过去时光,却真的地远去了,没有一点声息。还有那些岁月里曾经相伴我的一些人……</p> <p class="ql-block">  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红了。金色的光辉照过来,铺在平静的河面上,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世界如此美好,春天早已来到,用不了几天,柳枝上便会挂满细长细长的绿叶儿,到时候柳絮纷飞,百花争艳,便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