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幅《湖庄清夏》是由清代画家恽寿平、王翚合作而成,描绘江南水邨的夏日美景。从构图就能看出来,不是王翚独立创作的风格。王翚画山水带有浓郁的仿古特征,构图遵循三远法,很少画前景层次如此丰富的作品。当有了恽寿平的参与,构图上体现出写生特征,利用平远法让空间变化更加自然。</p> <p class="ql-block">《林泉高致》中写道,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黄公望说,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很明显,《湖庄清夏》的构图受黄公望启发。在传统山水画中,水邨景色很常见,但多为点缀山水的配景。有了恽寿平的参与,水邨景色变成了“主角”。这种变化,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感。看画面就会感受到空间辽阔,一片沃野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喜欢写生的画家才能找到这种视角,利用层林、田埂、村落形成近似于透视的效果。常看清代山水画的朋友都知道,画面呈现出空间辽阔有多么少见。到了近代,才有画家采用这种构图,描绘丰收场景。夸了半天恽寿平,难道王翚就没有付出了吗?当然不是了,王翚笔墨造诣极高,他能配合构图调整笔墨,无疑是高手中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王翚在创作中的作用是,起到了掌控笔墨的作用。平远法构图,尤其是描绘大片平原景色的时候,讲究有明有晦结合。简单讲,就是平坦景色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要有亮的地方,也要有暗的地方。这样才能让空间产生自然延伸的感觉。为了表现明暗交替的变化,需要调整笔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现在创作中,有的地方需要色彩鲜亮一点儿,有的地方要用墨色压一下。由于整幅画采用青绿技法创作而成,于是画中层林杂树就充当了让画面看上去昏暗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合作,两位名家肯定会有互相配合的地方。从这幅画可以看出,两位名家私交极好。他们在青年时就成了朋友,一同向前辈请教。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恽寿平觉得自己在山水画领域成就有限,转而创作花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就比肩而立,交情深厚,让后人见到了这幅精彩的合作山水。至于画中的意境,相信人们都能感受得到。没有功利心,没有世俗欲望,就是赞美山明水秀的清润景色。这种简单质朴的情怀,最能打动人。</p> <p class="ql-block">看《湖庄清夏》仿佛有一阵清风从身边刮过,泥土的清香混合草木散发的清新味道,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念念不忘的桃花源。在清代山水中,很少见到这种天然美好的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