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中,大唐太子李建成是一个不光彩的失败者,而我们对建成太子的印象建立于《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这类书的基础上。相反,李世民却是一个顶着历史党光环的贤明君主。可是这个所谓“贤明”君王的英明之处,不在施政方面,而在于他修改了历史史实。据记载,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然而,粉饰的历史终究掩盖不了真相。翻开各类史料,从各种自相矛盾的记载中,人们清楚地看到,建成太子并非史书所说的那番不堪。</p><p class="ql-block"> 从人品修养上来看,史书将李建成丑化成“喜酒色游猎”之徒,无疑是为了粉饰李世民夺位的合理性。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资治通鉴》里说,李建成“性仁厚”,这一点倒是平实可靠。其实,若真提到好酒色、游猎,李世民倒是有些这类事迹。据史书所载,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暗伏刺客欲于席间击杀李世民。反而是李建成心地仁厚,怕因此而惊吓了李渊,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事后李元吉埋怨说:“我不过是为大哥你着想罢了,这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这一句话很妙,从上文的语气来猜测,此时李元吉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时说的,完全是一派“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情景,这就令人不得不疑心到他深层次的动机。而在玄武门事变前夕,又是李元吉向李渊进言,要求诛杀李世民。而李建成的反应,史书却没有记载,若他有比李元吉更激烈的主张,史书定会大书特书,以显示他是何等不念兄弟之情,但却从未出现李建成欲杀李世民之事。这只能说明,李建成远不像李元吉那样,急于要置李世民于死地。因此,说李建成是个宅心仁厚的太子可谓有理有据。</p><p class="ql-block"> 说到军事才能,有历史学者说:“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建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那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建唐初期,晋阳起兵,定西河、下绛县、驻永丰、入长安等军事活动中,李建成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攻破长安也是李建成所为,这就奠定了唐朝号令天下的军事基础。</p><p class="ql-block"> 除了在军事上卓有成效外,李建成也擅长政治,且不逊色于李世民。李建成招贤纳俊,一度罗网了魏徵、王珪等人才,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贞观年间的一代名臣。他在第二次对刘黑闼作战中,采纳魏徵的建议,以怀柔为主,武力为辅,更显示出他的政治和军事完美结合的才能。在李建成成为太子之后,他辅佐李渊处理政务,可谓有条不紊,也表明他有较强的处理政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并非如史书所说得那样不堪,他与李世民都是人中之龙,都有经天纬地之心。而李建成更是名正言顺的开国太子。只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最终杀害了自己的亲哥亲弟,登上了皇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