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曾在“美篇”里发布了三篇关于过年的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故乡昔日过年的氛围与概况。那些场景皆源于记忆深处,毕竟20岁后在家乡过年的次数寥寥无几,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的春节。那年,弟弟才浩夫妇将祖宅翻新,春节前刚入火,入火后不久便迎来了农历新年,我们便顺理成章地在老家度过了那个春节。</p> <p class="ql-block"> 去年,妻子的姐夫一直病重,临近农历年底时,病情愈发严重。我们夫妻虽做好了随时回老家的准备,但并未打算在老家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接到电话:医院已停止对病人用药,人已被送回他家祖宅。我们当即决定次日驾车回老家,等待姐夫的后事处理完毕再过年。姐夫是善良之人,我们到家的第二天上午便离世,两日后安葬,丝毫不耽误我们和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过新年。</p> <p class="ql-block"> 城步县位于湘西南十万大山深处,气候阴冷潮湿,深冬初春时节远不如深圳那般暖和舒爽。然而,今年能静心、安心地在老家过一个年,真的要感谢已逝去的姐夫。</p><p class="ql-block"> 年前,弟弟才浩夫妇原本打算去深圳和儿孙们过年,因我们夫妻要在老家过年,他们便留了下来;弟弟的大儿子修齐一家四口也在农历二十七从深圳赶回城步。于是,我心中有了安排:与弟弟一起在祖宅过年(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一安排也得到了妻子的积极响应。</p> <p class="ql-block"> 农历除夕,我们夫妻吃过早餐便从县城回到了资水村田园坊的祖宅。早几日,弟弟从镇上买回了10斤牛排,除夕一大早,大侄子修齐牵来了一只70斤重的黑山羊,正待宰杀。弟媳蒸了20斤糯米用来做糍粑,我和妻子到家时,第一臼糍粑已出臼正在取粑,几个男人正在石臼里用木锤捣锤第二臼。见有粑粑可打,我便脱下外套,与堂弟才松对锤起来。用力打糍粑时,一种过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糍粑出臼后就着熟黄豆粉热呼呼地吃了一团,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味道啊!</p> <p class="ql-block"> 弟弟是个有心人,将大妹一家和小妹一家都请了来。团圆饭前先弄碳火烧烤,大侄子从深圳带回了海鲜,加上刚宰杀的新鲜羊肉片、羊杂及新鲜四季豆,让年轻一辈和小朋友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侄媳妇和大外甥女牵头挑起烧烤的大梁,几位晚辈和小朋友们忙得不亦乐乎。接近傍晚,晚餐家宴开始,菜肴丰盛,一大盆红烧牛排,一大锅清炖羊肉,一条红烧大鲤鱼,加上弟媳自养的鸡、鸭,自种的鲜菜……整上一大桌,一大家子人围炉而坐,菜肴鲜美,酱酒醇香,边吃边聊,边聊边饮,情感唯亲,亲情笃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最忙碌的要数侄孙子正原,下午开始就进进出出忙个不停,一会儿放支烟花,一会儿点支响炮,将乡村里过年的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晚上临近12时,左邻右舍开始放烟花和千字头鞭炮,迎接新年。大侄子修齐准备充足,两封万字头鞭炮响过后,10个大号烟花在家门口一字排开,逐个点放。此时,山村里不少住户也燃放起烟花,此起彼伏,相互呼应,山村的年夜显得异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 新年初一相互拜年的高潮迭起,让我意想不到。上午约10时起,一波又一波的晚辈、一伙又一伙的小朋友们,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小朋友们来了放挂短鞭炮、每人给个小红包是最基本的待遇,瓜子、花生、糖果则自由取用,多数人仅取一两颗意思意思,让主人家有面子。弟弟与我一样好客,中餐、晚餐都热情地留下客人在家里用餐,家里一直十分热闹和温馨。约下午4时,弟弟约上我到村里各家各户走了一大圈,给本族长辈拜年,向同辈兄弟、同学、好友祝福新年好。这一举动让我重拾起青少年时代走家串户拜年的记忆,虽有些俗气,却十分接地气,烟火味浓厚。</p> <p class="ql-block"> 年初七,县城体育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蛇年龙狮荟,祈福新年。13支龙灯、36只狮子齐聚民族体育中心,竞相争艳,各显高超技能;晚上,在县城主干道儒林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舞龙舞狮游行活动,将苗乡年味推向高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