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四路2号,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是一座集隧道发展历史成就、隧道知识科普、隧道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也是我国隧道领域内最权威的专业博物馆。2024年7月隧道博物馆在南沙建成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同年12月6日,隧道博物馆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开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博物主题公园部分6000余平方米,馆内展览面积5000余平方米,共两层,主要用于传播隧道文化、弘扬隧道精神,提升公众对隧道行业的认知,分设“序厅、中国隧道史陈列厅、专题陈列厅、尾厅”四大展示区域,馆内展示内容丰富,展现方式多样,并以“光”和“亮”为主题,充分利用5D、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展物实体与光影时空完美结合。全馆精选192个代表中国隧道发展的工程,21个艺术雕塑场景,50项多媒体视频互动演绎,17套工程模型辅助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印记,从洞穴到通道,到地下空间的开拓,隧道的发展映照着历史行进的脉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是人类互联互通的纽带,从千岩万壑到江河湖海,从茫茫戈壁到繁华都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条条长龙用速度重新定义世界的距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穿行于山海之下,纵横于大地之中。将目光离开拥挤地面,开发地下交通、市政、商业、文娱、防灾、生产、储存、能源、科研等设施,隧道这个古老而日新的伟大创造,正成为照亮人类未来的一束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向光而行,走向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之光,光耀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道主题公园“盾构龙”造型说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春龙抬首,锐不可当。破土而出的龙形涂装刀盘与整体建筑形象如一条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巨龙,寓意中铁隧道局“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国家队”的“龙头”地位和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向上向前、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盾构龙”造型以数字铭记历史,选择中铁隧道局成立日期(1978年10月5日)与渊源(由 4501 工程指挥部改组成立)作为造型的代表性数字,整体建筑露出垂直高度 10.5米,基座宽度19.78米,总长度45.01米,是铭记,更是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注:该盾构刀盘来自于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国内当时在建最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 --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妈湾号”盾构机,刀盘直径15.53㎡米,重达620吨,曾用于妈湾跨海通道右线隧道掘进施工,该隧道已于2023年6月9日顺利贵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让隧道代言中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隧贯道通,侠之所至山海连。隧道侠由修建隧道的各种设备部件模型组合而成,是当前隧道技术装备高度智能化的艺术缩影。其形象兼美古今,高大勇毅,是中国隧道人智慧、力量、精神的图腾具象。象征着一代代隧道人不惧艰险、忠诚担当、开拓创新、自信自强的精神,以及中国隧道智能化、无人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未来,具备高度智能化的隧道侠,将不断挑战新高度、进军新领域,为人类探索建设通向美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隧道侠一往无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姓名:隧道侠 身高:6M 体重:1600KG 落成:2024年8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交通:广州隧道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四路2号,可乘坐广州地铁4号线至大涌站,从A出口上来后步行约600米即可到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在早期的隧道领域也有许多探索和创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据典籍记载,古代中国在居住、储藏、交通、水利、城市、军事、墓葬等领域,都有了隧道雏形或早期隧道样式,且规模、数量、技术都领先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有些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但总的来说,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一样,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工具的制约,对于隧道的认识和开发利用,以及技术工艺和材料等都比较简单,仍处于懵懂的初级阶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错过工业化浪潮,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坠入长达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铁路作为工业化产物,成为列强加深侵略中国的触手。随着铁路隧道建设,我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隧道”。以詹天佑为代表的工程人勤奋自强,自立自主地建设铁路和隧道,取来工业技术“星火”,也为处于彷徨迷茫的中华民族点燃民族自信之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工业技术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同时,那些技术和形态依然古老的隧道,被聪明勇敢的中国人民用于抗击侵略者,谱写了地道战壮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台湾近代化之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安徽合肥人,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他对台湾军政、交通、教育、城市建设进行革新,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他在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中也作出突出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从长城脚下穿过,是全线难度最大的工程。由我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是我国最早的一条不靠外资,不用外国人,完全靠自己建成的单线越岭铁路隧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京张铁路之前,我国建成的铁路约4000千米,基本由外国人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打破了当时国际上所谓“中国工程师不能独立设计修筑艰险山区铁路”的蔑视。它和八达岭隧道也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见证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1861-19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广东省南海县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詹天佑的精神和品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詹天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浴火重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以成渝铁路为起点,新中国隧道从手凿肩扛的原始方式起步,迅速完成向小型机具施工、半机械化施工和大型机械化作业线的跨越;全面掌握并发展“新奥法”,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科研等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四十余年奋斗不辍,从落后世界三十余年,跻身先进行列。中国隧道腾飞的根基已经筑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世纪60、70年代,中华大地潮流激荡,国内革命建设急流滚滚,也面临严峻外部形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大量兼具经济发展和战备功能的大型工程,尤其是向山区挺进的铁路线对隧道的数量、长度、规模、种类有更高更多需求。建成了一大批堪称人类奇迹的隧道工程,也铸就许多精神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隧道的技术、工艺、装备全方面进步,初步建立完善的科研、施工和管理体系,实现了向半机械化施工的跨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改革开放,中国隧道大量引进技术装备,进入跨越发展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建造,进口多国设备,首次形成全断面无轨运输大型机械化作业线。大秦铁路军都山隧道、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等工程持续发展和丰富“新奥法”,创造性地形成“浅埋暗挖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随着技术装备发展,现代化隧道在铁路、公路、城市地下交通、水利水电等领域内大量应用。中国隧道跨进世界先进之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改革开放春潮浩荡,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计民生各领域对隧道提出更多、更高、更快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以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成功使用TBM施工为标志,中国隧道施工技术装备再次实现跨越。从钻爆法为主,发展到TBM法、盾构法、顶管法、沉管法百花齐放。隧道在铁路、公路及市政、地铁、水利水电、能源洞库、管廊等领域大量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国隧道的前行道路越走越宽阔,进程越来越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隧道,是城市地铁建设的主要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北京地铁,之后发展缓慢。以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通车为标志,中国地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广州地铁越三区间首次成功运用复合盾构攻克软硬不均地层难题,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全面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技术装备进步和城市规模扩大,地铁建设掀起热潮。该时期,中国内地拥有地铁的城市由北京、天津两市增加到上海、广州、深圳等15座城市,合计建成地铁线路约2000千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不均,加强水利建设是国家大计、民生期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隧道以开挖量少、降低输水蒸发、提升输水效率等优势,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隧道技术装备进步为大规模水利水电隧道提供了强力支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随着国力提升,一大批构思长久和规划论证许久的工程投入建设,且规模较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宏伟。大量涉水隧道以及相关的大规模地下洞室群、高埋深地下隧洞和长距离输水隧洞开始建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新时代中国隧道进入完全自主创新引领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以大型隧道掘进机为代表的各类装备国产化,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中国隧道的理念、技术、装备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突破各类极限环境“禁区”,一批宽深水域、高原高寒、超长深埋隧道开工建设或建成运营。“世界隧道看中国”成为共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新时代隧道人乘风破浪,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时刻扬帆启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国盾构掘进向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飞天有神舟,潜海有蛟龙,追风有高铁,入地有盾构”。放眼世界,作为“入地”利器,盾构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国基建实力,是大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被称为“国之重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2008年首台国产复合式土压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下线,2017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盾构产销量攀升至全球第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中国盾构产业仅用不到二十年时间。中国盾构产业与施工技术成长的历程,映射着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成长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制造工业逆境崛起的一个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从0到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从1到10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从1000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从0到1,从1到1000,从1000到……我国盾构技术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如今,无论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年产量还是市场保有量,中国都是世界之最。中国盾构家族系列丰富、尺寸齐全,部分技术领跑世界,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写下了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