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以来我都很注重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清晰地陈述数学解题过程。例如,在课堂上,我们黑板上的调查记录员登记数出喜欢数学课的有36人,喜欢语文的有12人。但是,我随机抽取的一位同学的作业记录的分别是35人和12人。我问到:哪位同学是对的,为这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1回答:黑板上的同学是对的,因为36+12=4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就戛然而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表示语言不够严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2举手补充:因为,我们班有48人,黑板上的同学记录的总人数是36+12=48人,和班级人数相同。而本子上记录的总人数是35+12=47,比班级总人数少了1人。所以,黑板上的同学的记录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鼓励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语言不完整,甚至用词语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的情况必须马上指出来,为此偶尔会有部分的孩子伤心流泪,这时候我总回去鼓励他,思考问题本身就已经很棒了,希望下次继续加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让学生担任数学小老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锻炼。毕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讲给别人听。</p><p class="ql-block"> 可是小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我执教的上一届学生,能当好小老师的只有那么一两个,以我对小老师的要求,符合条件的确实不多,既要有清晰的数理逻辑,又要有自信大方的气场气质,还要能熟练地使用投影设备。确实不能一来就让学生直接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小老师培养计划,每个批次4个人,让一批人先讲起来,慢慢地培养更多的人讲起来。</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梳理了小老师必备技能。</p><p class="ql-block">一、气质与气场</p><p class="ql-block">1.保持端正的站姿(建议每天进行五分钟的靠墙站立练习,以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姿态。)</p><p class="ql-block">2.展现自信与大方(鼓励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演讲或分享个人见解,以增强自信。)</p><p class="ql-block">3.适度运用肢体语言(在讲解题目时,应直视同学们,用手进行适当的指示和书写。身体应侧向或面向同学,并自然地进行移动。)</p><p class="ql-block">4.适当互动,可以尝试问问题等方式让同学们参与进来。</p><p class="ql-block">二、语言与逻辑</p><p class="ql-block">1.引导全班同学齐声朗读题目。</p><p class="ql-block">2.朗读题目时,同时勾画出关键词汇。</p><p class="ql-block">3.明确指出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4.从问题入手,梳理题目中的逻辑结构。</p><p class="ql-block">5.清晰地解释每一个步骤。</p><p class="ql-block">6.讲解过程中适当暂停,以便同学们有时间做笔记。</p><p class="ql-block">7.讲解完毕后询问:我讲清楚了吗?请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p><p class="ql-block">三、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1.预先深入理解即将讲解的题目。</p><p class="ql-block">2.进行模拟讲解练习。</p><p class="ql-block">3.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p><p class="ql-block">4.熟练地掌握投影仪的使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对这四个孩子进行了现场培训,并让他们各自模拟讲解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安排他们每周从周二到周五,一人一天一道题。先提前周末准备着,周一在老师这里试讲,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在一个全班同学面前讲解。相信经过充分地准备,孩子们一定能够有所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孩子们这学期的小老师讲坛大放异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