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 就在黎里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  吴江的黎里和同里,常熟的古里,吴兴的织里,共称江南“四里”。黎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最早因四面梨花开,得名梨花里。唐朝,湖州刺史派了名叫黎逢吉的官员去疏通河道,老百姓感恩其德,为怀念他更村名为黎里。梨与黎同音,一字之差,让地名含有感情和别有韵味。直到南宋建炎年间,方成为集市,明弘治年间才升格为江南大镇,清嘉庆年间则跻身为江南名镇。1949年后黎里一度被并入“汾湖镇”。2012年,历史悠久的黎里再度争回了历史名镇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比起相隔不远的周庄和同里古镇,黎里古镇以自己独有的宁静与超脱,秉持其坦然和清雅,这里不仅有徐悲鸿、柳亚子的足迹,还是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取景地。电视剧《繁花》中的餐厅也在这里。你来与不来,心里、梦里、黎里。</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文化厚重,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出过1名状元,26名进士,61名举人,还有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近代名仕柳亚子、国际大法官倪征燠、教育家柳无忌及无非、无垢兄妹、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等都是从这里走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即是倪征噢纪念馆,不知是什么原因,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倪征噢,黎里人,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国际法研究院院士,曾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身份参加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东京审判。他义薄云天,为新中国的外交和国际法事业呕心沥血。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宣布在该院设立"倪征噢国际和中国法律奖"。</p> <p class="ql-block">  倪征噢说这一生在事业上和生活中,妻子张凤桢的相伴相依是他最大的幸福。婚后五十八载,他们历经战乱,聚少离多,艰难时刻,柔弱的妻子总是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用一生为丈夫守护。结束东京审判回国后,倪征噢辞官返沪任教,这一时期,妻子张凤桢坚定地与他一起留在上海,迎接解放,迎接新中国。1956 年倪征噢任职外交部,全家由沪迁京。此后北京安家的三十多年中,依然是妻子在尽心守护,他默默记于心中。然而妻子先他而去。五十八年,同呼吸,共命运,一分手,生离死别。2003年9月3日,倪征噢病逝,女儿倪乃先将他与母亲张凤桢合葬。与妻子长伴左右,不再分离。</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最著名的当属柳亚子纪念馆(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这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优秀建筑,又是一处近现代的重要史迹,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赐福堂”,前后六进,备弄深达92.9m,占地面积2603㎡,建筑面积2862㎡,101个自然间。现存的三座砖刻门楼,高大气派、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柳亚子(1887—1958),生在黎里,近代诗人,政治家,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有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p> <p class="ql-block">  说句也许不讨喜的话,游览江南水乡是需要有点文化积累的,哪怕就是临阵,也要磨刀。在“柳亚子纪念馆”,却时不时听到有人互问“柳亚子是谁?”。他们有背着长枪短炮,却不愿识只字片言!有些悲凉,有些伤感?几年可以出一众土豪,几辈子却不定能产生一家贵族。除了有钱,还有什么?</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有幅“东都谒庙图”,系亚子先生委托尹瘦石所作,一般观众也许不会注意到。图中七位人物除柳亚子夫妇外,另外分别是亚子先生的三位义妹中的祥妹、淞妹(红妹即肖红,已魂断香岛);三位义女无恙、无畏、无双。至于“东都”是哪里,卖个关子,五位的真实姓名也就不一一罗列了。</p> <p class="ql-block">  徐悲鸿艺术馆以艺术传承为宗旨,以弘扬悲鸿精神,传承中华艺术为主题,是苏州地区首个展示、宣传徐悲鸿先生作品、事迹的艺术展示空间。馆内还有徐悲鸿师友子弟、“徐悲鸿美术教育体系”培养的杰出艺术家以及吴门画派优秀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  绿树房屋倒映河,蓝天白云共婆娑。</p> <p class="ql-block">  封建时代住宅圴没有门牌号码,一些富家大户就取一个堂号作为标志,社交中则使用堂名,在造屋、建楼、划界……,都将堂名刻在石碑上,在某种意义上,堂名就是一个家族的番号。</p><p class="ql-block"> “赐福堂”是清乾隆朝工部尚书周元理在70岁时建的私邸,七开间门面,前后六进,101个自然间,穿过后河九曲桥,还有名为“五亩园”的后花园。周元理是从一品的大员,品阶高,执掌着清代的屯田、水利、工匠和土木建筑,因此赐福堂的规格、用料和工艺,在当时的江南堪称一流。</p> <p class="ql-block">  胡家弄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暗弄。白天走在其中,依旧能感受到“银不露白,暗可藏财”的古老氛围。如果喜欢古建筑,不妨来黎里古镇参观一下这条神秘的暗弄。</p> <p class="ql-block">  设在“东圣堂”的“江南民俗博物馆”小巧玲珑,“东圣堂”原名普济禅院,是专为纪念南宋初年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而建。</p><p class="ql-block"> 赵磻老是赵匡胤后裔,在宋孝宗年间担任过临安(今杭州)知府、权工部侍郞和秘阁修撰,57岁隐居黎里花园浜。赵为人和善,处事公平,受到黎里百姓爱戴,乡里有事,赵磻老可从一句定音。他在黎里三大业绩:调停梨花村、何家浜村和南来北民二千来人,升村为乡;整治黎川市河,整顿集镇市容;教育青年,传播文化。</p><p class="ql-block"> 庆元六年(1200)赵磻老逝世,黎里百姓纪念他,专门建造圣堂把他作为圣人顶礼膜拜。堂上供有赵璠老木雕像一座,毁于wg。因黎里另有南圣堂和北圣堂,供奉赵磻老的圣堂在镇东,所以称东圣堂。</p> <p class="ql-block">  宋弘治年间黎里成为吴江县巨镇。来自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各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 在这里定居发展 ,到清中期巳排定“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这并非官方指定,而是民间公认既有钱,又有一定声望的望族。</p><p class="ql-block"> 周氏位居黎里八大姓之首,先后建有五大建筑群落,其中周氏义庄建成最晚。门前牌坊上的“乐善好施”系道光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  烟雨朦胧笼青瓦,小桥流水诉缠绵。</p> <p class="ql-block">  这座教堂,总觉得外表有些谦虚,气场有点低调,经向当地老人打探,原来是寺庙改建的。wg中自然难逃厄运,直到近年来陆续复建,并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不知为何大门紧闭,只有望梅止渴,拍照一张表示来过。然后去河对岸拍了张,方知端倪,那青砖黛瓦,分明就是当地民居样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套肠:大肠包小肠,肥肥糯糯</p><p class="ql-block">油墩:外皮焦脆,馅料新鲜软糯,有豆沙和鲜肉两种馅</p><p class="ql-block">辣鸡脚:黎里古镇出名的特色美食,辣中带甜,甜中带酸,鲜嫩多汁</p><p class="ql-block">酱菜:古镇里有很多酱菜馆,红彤彤的很好看,在这里一切皆可腌,很入味,免费品尝老板给的也很大方</p><p class="ql-block">苏式面:各种浇头是苏式面的精髓,扎肉面、爆鱼面、蟹黄面。</p><p class="ql-block">鲜肉馄饨:鲜肉野菜尤为出众。</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里有很多酱菜馆,红彤彤的很好看,在这里一切皆可腌,很入味。</p> <p class="ql-block">  黎里位于太湖东南区域,属于浙江嘉兴、江苏苏州和上海三省市交界的区域。如一幅宁静淡远的画卷,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都是让人流连的清净之处。安然如穿镇而过的黎川市河,清澈明净,超然自若,值得一游的苏州秘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