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婆姜元瑛

johnzhou

<p class="ql-block">阿婆和儿子媳妇及二个重孙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爷爷奶奶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丹阳自建的房屋。我和妻子去年找到了。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叔叔保留的老照片。我第一次见到德润爷爷的照片。</p> 我的阿婆姜元瑛<br>周武军<br>姜元瑛老太太是我妻子的奶奶。我的岳母是苏州人,所以我妻子小时候就按照苏州人的习惯称她为阿婆。阿婆老家是丹阳,姜家在丹阳可是大户人家。<br>我的岳父林钟异,林家在丹阳同样是大户人家。妻子的爷爷叫林德润,他早年毕业于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办学。由于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便建了一所小学,还邀请了同学韦永义来做校长,二人一同投身教育事业。后来,爷爷成为中学教师,还曾担任贵州省督学,以及遵义湄潭县的财政科科长,当时湄潭县的县长是我岳父的姑父。抗战胜利回到家乡后,爷爷又成为一所学校的老师。<br>我岳父的爷爷林立山和著名书画家吕凤子是好朋友,和吕叔湘也是好友。他们一同创办了丹阳的县中,也就是现在的吕叔湘中学。我的岳父和叔叔都毕业于这所学校。我岳父弟兄的名字都是吕凤子所起。我的父亲经常提起丹阳“三吕”(吕凤子、吕叔湘和吕澂)<br>爷爷奶奶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有两个,我的岳父是老二。叔叔钟美,也就是我岳父的弟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他们二位都非常出色,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投身革命工作,不过我的岳父更巧的是于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刚好符合离休条件。钟美叔更早一些,1949年6月就投身工作,当时参了军,后来经过调干,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并毕业。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被分配到贵州,先在贵州日报社工作,后来担任贵州老年大学校长。厅级干部,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阅历丰富,见多识广。<br>阿婆没有参加工作,主要是相夫教子,经历过战争年代,抗战时期,家人一同逃难。很巧的是,我的外祖父家当时随浙江大学西迁也在湄潭。岳父的姑父曾当过县长,他们一家也避难到了湄潭。岳父的姑父为何会到湄潭呢?原来,他和岳父的姑姑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在那里相识,姑父是贵州人,之后便来到了湄潭。<br>当初我们谈恋爱时,阿婆看到我爸爸的名字周本淳,便问我:“周本湘是你们什么人?”原来,她在湄潭时,曾和周本湘一起打过麻将、看过戏,交流较多。我告诉阿婆,周本湘是我父亲的堂哥。周本湘曾是浙大附中的老师,多才多艺,浙大附中的校歌便是他创作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因提倡爱鸟而颇具名气。<br>岳父和我母亲是校友,不过他所在班级比我母亲低一些。他还记得我七姨的模样,可我七姨却不太记得他了。后来弄清楚,他应该比我七姨高一级,但或许有大课会一起上,所以他知道我七姨的样子。<br>新中国成立后,爷爷起初还是当老师。到了“文革”时期,因为过去在政府任过职,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接受劳动改造,到郊区种菜。当时,我妻子去看爷爷时,爷爷奶奶住在一间房里,在过道烧饭,还受到群众监督,做饭都得分开做。为了划清界限,甚至都不敢和他讲话。 那是一段极为悲惨的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后,爷爷才得以平反,恢复了教师待遇。可惜爷爷已经去世了。<br>2023年夏天,我们前往贵阳看望叔叔,叔叔向我们讲述了许多过去的事,让我们了解到爷爷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光。 后来,阿婆独自居住在丹阳。我和妻子恋爱后,曾去过阿婆那儿几次,有了孩子后也去过。后来阿婆住的房子有些破旧,出现了漏雨的情况。于是,岳母让儿子去丹阳把阿婆接回来一起住。此后,我们和阿婆的接触更多了,我还把阿婆接到我们家小住,她会和我父母一起打打麻将。<br>阿婆性格外向,很容易和他人交流。阿婆于1992年2月22日去世,享年83岁。今天是阿婆的33周年忌日。我想把和阿婆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br>我的岳父是高级工程师,为人十分厚道,单位里上上下下对他都是一片好评。我的叔叔能力出众,是个笔杆子,拥有很多重要头衔,各项工作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如今他93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还在坚持写文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爷爷和阿婆教育出的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优秀。<br>永远怀念阿婆,怀念天堂里的先人!<br>20250222晨 著名文学评论家林钟美叔叔的评论:文章写得很好,我读了一遍又读一遍。你的父母亲,和我的父母亲,他们在天堂看到你写的這篇散文,一定十分高兴。武军,你心地善良,感情丰美,你一定会像我一样,健康長寿的。祝安好,代问子荫好。几十年前我的母亲曾在我的面前夸奖过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