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定海大沙老街丁字街

贝贝舟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篇一起去“云逛街”大沙老街,带你去探访定海小沙街道的大沙老街丁字街,这条已被忘却的老街,当年曾是定海西乡远近闻名的商贸一条街!</p><p class="ql-block">然后再去青林水库、清静讲寺和鹅鼻岭徒步,感受美丽大沙绿水青山绿野仙踪之美…</p> <p class="ql-block">↓"美丽大沙"小筑</p> <p class="ql-block">大沙地处舟山岛西北部,旧时称为“邑之极西”,三面屏山,北濒长白之港,虽地处偏远,却因宋代即建有塘碶,围海造田,捍卤蓄淡而“地饶物阜”,渔农盐等诸业兴旺,富庶一方。明代海禁之后,居民多迁内地,倭寇常有骚扰,虽明朝廷在峙岙设有烽堠,也难挽衰败的颓势,至清康熙年间已海塘坍塌,村庄废弃,咸潮倒灌,田地退化,“厥土黃壤,厥田下下,山惟茶荈,涂惟蜃蛤,居民藉以谋生。”</p> <p class="ql-block">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展复舟山之后,重返家乡或新来大沙垦殖的大沙先民,一边筑塘修桥、生产自救,一边寻找堪舆专家,勘地造庙,整治水利,让贫瘠的大沙迅速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海岛的一个粮仓。其间,大沙先民根据堪舆家的建议,分别在东岙、南岙、西岙、峙岙等地建造了东震庙、东震桥、南离庙、南离桥,西兑庙、西兑桥,天皇庙、陷塘,以及东巽桥等与八卦易学有关建筑物,希冀以传统堪舆学来破解土地退化、民不聊生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在三官堂附近的中心区域,建造了纪念北宋年间迁居昌国的徽猷阁直学士蒋猷的蒋学士庙(现称蒋公庙),希望以蒋猷勤政为民,修塘建碶的事迹,激发官吏和民众兴修水利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曾去大沙徒步,大沙乡村风光随拍…</p> <p class="ql-block">经过数年的努力,当时的大沙岙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更是以农为本,以文化人,以贸兴市,成为一个渔樵耕读,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绿野仙踪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大沙庙闸</p> <p class="ql-block">↓东海百里文廊路标</p> <p class="ql-block">沙田农趣</p><p class="ql-block">←清净讲寺</p><p class="ql-block">鹅鼻岭</p><p class="ql-block">文明桥</p><p class="ql-block">大沙古街</p><p class="ql-block">和盛果蔬→</p><p class="ql-block">怡然农场</p><p class="ql-block">舟大农社</p> <p class="ql-block">↓公交62路大沙丁字街站</p> <p class="ql-block">大沙老街沿发源于鹅鼻岭山和麦水岭山的大沙溪西岸而建。这两股溪流分别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面流淌而来,在大沙街以南区域汇合后,自南向北流出南岙,最后汇入长白港。</p> <p class="ql-block">从源头而出至大沙老街,溪坑上依次建有岙里厢甩龙桥、大桥、外甩龙桥、日桥、洞桥、方家桥、永年桥、民众桥、万年桥、文明桥和太平桥,支流上还有东溪坑桥、方家双眼井桥等,均以长石板或长石条构建。其中,日桥、洞桥等桥梁在清康熙年间即已出现。</p><p class="ql-block">↓文明桥是上街和下街的分界桥,原为木桥,为方便方家人出入老街而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改建为石板、石条桥。</p> <p class="ql-block">↑古文明桥上的桥铭</p><p class="ql-block">“文明”的含义,古今不尽相同。古代汉语中,文明有文采光明、文德辉耀、文治教化的涵义。《易·乾卦·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曰:“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p> <p class="ql-block">大沙老街位于小沙镇大沙社区,因曾是原大沙岙(大沙乡)的中心集市而得名。街呈南北走向,长约500米,分上街和下街,以文明桥为界,北部称为上街,南部称为下街。</p> <p class="ql-block">大沙老街丁字街街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小沙全素银食品店</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红星旅馆饭店</p> <p class="ql-block">↓大沙街25号</p> <p class="ql-block">↓定海供销绿达农资超市</p><p class="ql-block">舟山市定海区小沙供销社大沙生资部</p> <p class="ql-block">↓大沙生产品集中交易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定海红心农资</p> <p class="ql-block">↓中国供销合作社定海小沙大沙综合服务社</p> <p class="ql-block">↓新河铝材</p> <p class="ql-block">大沙老街所在的曙光村,是定海方氏分布最早最多的村落。旧时的大沙老街是大沙岙的集市中心和政治中心,在1920年测绘的1:5万地形图中已注为“大沙镇”。镇者,即较大的集市也。在这套我国用现代技术自行测绘的第一批1:5万地形图中,被称为镇的舟山群岛地名仅岑港镇、沥港镇、高亭镇、虹桥镇(即龙潭街)、大沙镇、高亭镇、石桥镇等,大沙老街其时的繁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大沙老街,是远近闻名的商贸一条街。因为价廉物美,吸引了大鱼山、长白、峙中、马目等悬水小岛和附近的烟墩、毛峙等地商贩来这里批发、采购,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泰生、永兴、蔡德丰、徐大兴、方德兴等多家南货店,滕瑞丰、方彩庄两家染店,百龄堂、仁德堂、卫生堂三家药店,方春兴等三家布店,以及源昌糕饼作坊,方裕泰副食作坊,两家银楼,两家剃头店等大小商铺。其中,永兴南货店同时经营猪肉生意。据说,当时大沙老街的货物多直接源自定海城,用船运至碇次短礁头,翻越茶岭运到大沙。</p><p class="ql-block">自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舟山以后,大沙老街日渐萧条,一些作坊陆续撤走。</p> <p class="ql-block">2001年7月,大沙乡与小沙镇合并成立新的小沙镇,大沙老街从此人去屋空,寂寥落寞 。</p><p class="ql-block">↓大沙社区管委会</p> <p class="ql-block">↓大沙张家老年活动分会</p> <p class="ql-block">↓大沙南離庙</p> <p class="ql-block">从大沙老街出文明桥,溯溪流而上的方家人,秉承着“以文化人”的理念,在群山环抱的方家,造就了“六桂堂”方氏的地域文化。大沙方家的先祖为镇海三北方家河头(现为慈溪市龙山镇河头村)的“秀”字辈人氏,于清康熙年间迁入大沙。初来时,方氏一族八人,走到大沙鹅鼻岭山脚下时,见此地背靠大山,树木葱郁,有水从山上顺流而下,就定居下来了。方氏祖堂的堂号为六桂堂,现已列为古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至今保存着四幅方氏先祖画像和“钦旌”“登科”两块匾额。其中,“登科”一匾为兵部侍郎浙江提督王无党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第五十二名举人的方煜所题。</p> <p class="ql-block">方氏祖堂的“登科”匾</p><p class="ql-block">“登科”一匾为兵部侍郎浙江提督王无党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第五十二名举人的方煜所题。</p> <p class="ql-block">↓大沙方家宗祠的贞节匾</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游青岭水库随拍…</p> <p class="ql-block">↓水库大坝下民居</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绿野仙踪民居</p> <p class="ql-block">↓大沙水库管理处</p> <p class="ql-block">↓徒步大沙水库周边风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鸟瞰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青岙村的大沙青林水库,库中碧波荡漾,库边绿化成荫。目前,坝内清库工作已经完成,水库已具备蓄水条件。据了解,大沙水库是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青林设计总库容888万立方米。有调节大陆引水、承担本岛北线区应急备用水源及提高本地水资源利用率等多种功能。是舟山继虹桥水库、黄金湾水库之后的第三大水库。</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游大沙青林水库留影。</p> <p class="ql-block">↓水库大坝</p> <p class="ql-block">↓沿着鸭东线徒步前往清静讲寺</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度595米的茶岭隧道</p> <p class="ql-block">↓茶岭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一块"小沙人民欢迎您"石碑</p> <p class="ql-block">↓前往清静讲寺</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探访清静讲寺自拍</p> <p class="ql-block">清静讲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最初建于明代,后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式升格为讲寺。它的名字由著名书法家杨永龙先生亲笔题写,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寺庙内播放着轻柔的《茶音》配乐,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参观环境。无论是清晨的宁静,还是黄昏的余晖,清静讲寺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p> <p class="ql-block">寺庙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沙茶岭岗,北面可以远眺长白岛的古老村落,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定海工业园区。南面则是旖旎的海岛风光,包括桃夭门和响礁门两座跨海连岛大桥,为舟山本岛增添了一处难得的观海胜地。</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打卡鹅鼻岭留影。</p> <p class="ql-block">鹅鼻岭是定海大沙方家通往岑港柴戴的一条古驿道,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尘嚣,鸟鸣虫吟不绝于耳。星川户外·鹅鼻岭营地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开启试运营。</p> <p class="ql-block">鹅鼻岭身处本岛西部群山之中,仿佛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然而这里丰富多彩的山形地貌构成了奇特的乡野故事,有着值得探寻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康熙定海志中,这片山岭有个文绉绉的名字,叫做“雄鹅顶山”,这个名称的由来,显然是因为此山极似大鹅,从高耸的峦鼻到修长的脖颈,无不具备。奇特的是,沿着古驿道上山,到了鹅径崖,就会看到一道天然的宽敞“山门”,仿佛有天剑将鹅头颈生生砍断。</p> <p class="ql-block">这道有些奇特的“山门”衍生出一段“赤脚大仙与金鹅”的故事。相传,有只修炼多年的金鹅,身怀吃食产金蛋的本领,因见大沙山清水秀、地域广袤、民风淳朴,利于修行便长年留居于此。虽因一时劣性,被赤脚大仙斩断了鹅颈,但玉帝感念其本性祥和,本领能造福一方百姓,于是将其金身化作山岗藏于山脉之间,金鹅也渐渐成为财富的象征,形成大沙村现在万亩良田、果蔬繁盛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如今,小沙街道对鹅鼻岭沿线进行整治提升,以“绿水青山”为景打造露营、徒步基地,走出“金山银山”共富新路子 。而深藏山中的鹅鼻岭村落,所保留下来的一份原生态的淳朴更是让人感觉可爱。</p> <p class="ql-block">沿着新修的道路蜿蜒进入这片山坳中的乡村,入眼是一片青绿,其间点缀白墙灰瓦,彷如有时光倒流之感。这片村落依山势而上,房舍错落有致,其间村道盘旋环转如迷宫,引人探幽。在这里,房屋的年龄跨度可达数十乃至上百年。皮肤黝黑的老人们,除了侍弄几块菜地,闲暇时更愿意围聚在道旁,说着家长里短,享受春光暖阳,安度恬静时光。</p> <p class="ql-block">去鹅鼻岭做一天“神仙”</p><p class="ql-block">顺着一条宽阔的主干道,可以直达鹅鼻岭山塘旁的露营基地。这块地方与旁边的村落有着时代的对比差异,却又在青山绿水之间达成一种平衡融合。</p> <p class="ql-block">水质清澈的鹅鼻岭山塘,汇集着周围群山中最宝贵的水源,滋养着一方土地。有了这一片清波荡漾的山塘点缀,四野变得越发灵动起来。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先哲之意,人与山水自然本该亲近而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躺舒服了,静极思动,还可以在鹅鼻岭展开一段山林间的远足旅行。</p><p class="ql-block">春日的山岭,嫩绿的草芽刚刚露头,藏身其间的古驿道便显露出真容。这条驿道是旧时大沙经岑港去往定海城区挑担换物的必经之路。山道曲折,沿路可见大沙先民用大小石块铺出的下二十四阶、上二十四阶和十三弯,被徒步爱好者称为定海山脊徒步路线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山形地貌也留下了神奇故事,“赤脚大仙与金鹅”的传说便可在山间寻到痕迹。山水之景与文化之韵共一色,传颂着老一辈人勤苦耐劳、不惧困苦的精神,更激励着后辈要坚守奋发图强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过了鹅径崖登上高耸的鹅啄岗,从最高处的鹅冠台向下俯瞰,就能遍览大沙全域。近在咫尺的山塘碧水自群山间蜿蜒而出,犹如“人间祖母绿”。远眺可见长白岛,两侧则是连绵高峻的青山,颇有“登山一吼群峰散,摘剑稍擎云满天”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离鹅啄岗不远处有驻仙台。传闻赤脚大仙完成功德后,曾在这块大石上休憩片刻。石上苔迹藓痕间,三个清晰的大脚印郝然入目,就是传说中赤脚大仙的印迹。试着以自己的脚覆踏上去,想象赤脚大仙仗剑于此,稳稳地驻立在巨岩上,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也为一乐。</p> <p class="ql-block">仙踪缥缈,但世世代代的大沙先民在鹅鼻岭上踩出了无以数计的或深或浅的脚印却是如此真实。他们挑担挈箩,携妻带子,或为生计,或为归乡,一步步坚实地踏在这条蜿蜒崎岖的山道上,实现着梦想,开创出美满的生活。如此真实的生存之道,值得后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如今,他们期盼和梦想的富足生活,正化为现实。随着鹅鼻岭景区旅游开发,各种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这条原本几乎淹没在山野荒草间的古驿道也被重新修整。小沙街道将鹅鼻岭的优质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融入到东海文廊沿线节点的打造中,为这片深山中的土地,开创了别样生动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