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客家工匠 刘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孙劲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认识刘胤道的人都喜欢用“实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个书生味十足的理科男。一个本可以用西南交大化学系高材生的耀眼光环来镀金的男人,却选择在甜城隆昌的一个叫做高山村的地方,醉心于舌尖上的安全,做一位安静的客家工匠,专注于客家工坊的酿造业。</p><p class="ql-block"> 说到刘胤道的“实在”,真还不是夸大其词。</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典故,刘胤道招待人吃饭,只选择隆昌县城一个位置并不显眼的叫做“五味土羊肉馆”小饭店。点菜也是“老三样”-——土羊肉、炒羊肝和一碗羊血旺。即使是招待省客联的顾问,也抑或是食品业界的专家大佬,概不例外。席间,话语不多,偶尔会因为喝了一点小酒的缘故,谈酿造工艺、谈客家文化,谈人生历程······朴素的话语,也正切合了理科男的谈吐。当然,正是这样的谈吐,却更显得刘胤道对于酿造业、对于客家文化的痴迷。</p><p class="ql-block"> 说刘胤道是一名工匠,恰如其分。他对于客家工坊的酿造工艺,绝对算得上是用心呵护,绝不敷衍。</p><p class="ql-block"> 别的不讲,每次翻晒那些发酵的酱罐子,他都是亲力亲为。面对200多口罐子,他像孩子的妈妈,精心呵护每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天气好的时候,他6点钟起床,挨个揭开酱罐子的盖子,依次摆放在罐子的旁边,那些排列整齐的罐子,像极了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卫士,迎接刘胤道的检阅。</p><p class="ql-block"> 对于酿造的要求,他就有点苛刻了,黄豆酱在发酵罐子里面的发酵时间,必须是3年,哪怕是少一天都不行!</p><p class="ql-block"> 他这样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于酿造工艺的追求,还有那一份对于师傅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刘胤道的师傅,是大名鼎鼎的杨华英,作为杨老先生的嫡传关门弟子,刘胤道继承了师傅的手艺,还坚持了师傅的精神。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讲,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他的这种苛刻,让很多商家愿意跟他合作。即使,他的价格较之于其他品牌,高了许多。在大家的眼里,品质比价格更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前来客家工坊洽谈业务的商家甚至不敢想象,年销售额近千万的刘总,居然在一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他的办公室就一台电脑,桌上放几瓶简易包装的酱油和醋。刘胤道很客气地讲,自己是客家人,祖宗说的勤俭持家,习惯了,改不了,要见谅见谅之类的话,大家更是觉得这人实在是“太实在”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川东北地区的客家人,刘胤道身上有很多客家文化的烙印。他的办公室的门,是一道简陋的木门,保持着客家人最初的造型,门栓、门槽很有特色,刘胤道说,每次看到这样的门,就会想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成语,时刻提醒着他要更新自己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潮流。</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名厂长,经常要出席全国各地的展销会,去推介自己的产品和工艺。参展之余,他就会去探寻拜访客家文化。比如,是哪一家客家支系,还保留着哪些客家风俗,客家语言是否还在传承等等。</p><p class="ql-block"> 挺有趣的是,刘胤道的客家工坊选址在隆昌县一个叫做高山村的地方。放眼四周,并没有什么高山,倒是一大片酱罐子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天气好的时候,3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罐子里散发的醇香的酱味,让人不由自主咽口水。而走进那些已经发酵了2年半的酱罐子,忍不住想立马尝一尝那些酱的味道。刘胤道说,他的酱油可以泡饭,他的醋全国独有,说这话的时候,理科男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和骄傲。他值得骄傲,因为,他用27年的时间,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传承了客家的工匠精神,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销售业绩。</p><p class="ql-block"> 离开客家工坊,不善言辞的刘胤道总会给来访的客人带上一瓶200毫升的酱油和200毫升的手工醋。他说:“客走旺家门,客家人讲究礼节,客人回家带点客家的特产,至少可以多多了解客家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