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翻唱

剑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唱:阎维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剑 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翻唱:剑青</b></p> <p class="ql-block"><b>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其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它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抒情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b></p><p class="ql-block"><b>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1991年10月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为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颁发了金唱片特别创作奖。199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手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热爱青海秀美山川,热爱青海各族民众的心声,是藏汉同胞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王洛宾先生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轻快活泼的词曲升华了爱情和生命的意义,美妙无比的旋律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宛如天籁之音,弥漫在世界人民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纪录电影《民族万岁》,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郑君里找来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当地民众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王洛宾主动出演一个帮着演员卓玛赶羊的帮工,卓玛用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电影队完成拍摄后,卓玛为王洛宾送别。王洛宾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想起卓玛为他清唱过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时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他心中升腾,形象和旋律水乳交融,令他产生了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他耗时三个晚上,融合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这首传世之作,恰如王洛宾所说“这首歌是五十多年在青海写的,流传很广,从国内唱到国外。这首歌的写作动机,是我半个世纪以来的秘密。当时我二十六岁,曾悄悄爱过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姑娘。我们在酒会上对过歌,在草滩上赛过马,夜里俩人同坐在一匹马背上看过电影,相处三天,我便陪同电影队离开了海边,这首歌是坐在骆驼两个驼峰之间写出的。”</b></p> <p class="ql-block"><b>  这首歌曲的歌词先是赞美姑娘。歌词总共分为四个小节,前面两小节都是赞美姑娘美丽和漂亮的。歌词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直接就表达出来了,第一小节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第二小节直接用描写的方法。这样一个活泼、动人的姑娘就出现了。</b></p><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就是敢于舍弃。为了追寻那美丽和爱情,幸福的生活,勇敢的去爱。这里的“抛弃了财产”,有比较广泛的意思,包含舍弃自己的生活,舍弃自己的家园,舍弃亲人,背井离乡去追寻美丽而又动人的姑娘,走进姑娘的生活。这里“我”的追寻,也是姑娘的魅力所在之处。爱情是需要舍弃和付出的,需要勇气。从歌词中的“抛弃”二字中,就更能体现出来,是非常感人的。</b></p><p class="ql-block"><b> 最后是享受爱情。把自己比做“小羊羔”,陪伴在心上人左右,幸福的享受着爱情。让“细细的皮鞭”,“轻轻打在我身上”,这就写出来爱的温馨和享受。让世界停止,世间万物一切定格下来,让爱情永驻长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那遥远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那遥远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有位好姑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她那粉红的小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像红太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愿抛弃了财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跟她去放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每天看着她粉红的笑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愿做一只小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跟在她身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b></p> <p class="ql-block"><b>  《在那遥远的地方》吸收了《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个别调式与音素,采用了汉族民歌中鲜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倍受歌唱者的喜爱。这首充满了一个汉族青年浪漫情怀的歌,内容健康,艺术高超,具备了传颂的条件,因而成为一首跨越地域、语言、种族和时代的华人声乐艺术佳作。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胫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人,将这首歌曲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b></p> <p class="ql-block"><b>  歌曲为 A 调,歌曲的句型结构,整齐对置的四段式段落结构,语言段落编排合理,他同时采用民歌和古典文学诗歌中的“赋、比、兴”创作手法,每段四句,十分押韵,将诗意感、音乐感、色彩感的词汇融入到歌声中去,整首歌曲十分好记,琅琅上口,民歌韵味十足,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歌曲的初稿叫《草原情歌》,后来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王洛宾和他四处游玩,赵启海临走时,王洛宾把自己改编、创作的几首新疆民歌交给了他,并把《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b><b>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而该曲的歌词也按照王洛宾的遗嘱,刻在了王洛宾的墓碑上。</b></p><p class="ql-block"><b> 作家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并把这首歌曲传播到了西班牙、撒哈拉。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b></p> <p class="ql-block"><b>  王洛宾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传播新疆音乐的代表人。他有机地取舍、提炼、熔铸民族音乐歌舞的调式、曲式、节奏、旋律与歌词、衬句、创作歌曲优美抒情,铿锵高昂,热烈欢快,幽默风趣,富有歌唱性和艺术魅力。既保留了原来音乐的气质,又升华到专业创作的境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应。这是王洛宾作品长期被当作民歌,跨越时空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王洛宾一生收集整理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先后出版了8本歌曲集,英语版歌曲3册,3部歌剧音乐创作。</b></p><p class="ql-block"><b> 王洛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正如有评论所说“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b></p>